【創科廣場】0到1破局 1到N裂變 開闢港深合作新天地

2021-01-26 08:00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提出深圳「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其中深圳合作至關重要。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再出發大聯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大灣區香港中心,一同舉辦「開闢港深合作新天地-創新科技」研討會,邀請多位重量級嘉賓。

 

研討會由前行政長官梁振英主持,講者包括深圳市政協前主席戴北方、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紅杉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

 

沈南鵬投資可說無寶不落,目光如炬。2020年,沈南鵬再榮膺《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Midas list)首位,被《福布斯》譽為「百位最偉大在世的商業思想家」。

 

香港智慧配合深圳速度

 

沈南鵬分享3點觀察;說明深港協同的效應,更指出創新人才培養是大灣區發展的關鍵。第1個觀察是「香港智慧」;沈南鵬舉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2000克月球土壤樣本回地球,負責採樣裝置的理工大學容啓亮團隊為例。「10年的潛心鑽研、20多人不懈努力,千餘次模擬試驗,終換來香港一刻榮譽。香港的科研實力,不容忽視,未來仍有不少「香港智慧」,發揚光大。

 

香港商品化效率低

 

第2個觀察就是「深圳速度」。年初,香港理工大學宣布開發出全球最全面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以自動快速檢測儀和多重微流檢測元件組成,可用於檢測點的基因檢測(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一小時內檢測30-40種病原體,包括COVID-19新冠病毒。「不過遺憾的是,系統花4年開發了原型設計,卻礙於香港沒高水平無塵室,終於無法量產。深圳速度發揮了作用;2020年2月底,深圳政府保證6月份建成無塵室,團隊已遷往深圳作投產前期準備。

 

沈南鵬話題一轉,香港正受制先天因素,加上城市規模和產業生態,科技的轉換效率不高,科研難以商品化。深圳為代表的大區灣,卻具備產業、市場和資本要素,變成初創孵化成長的樂土。紅杉的投資,不少重複上演着「香港研、深圳造」的故事。

 

他的第3個觀察,就是香港+深圳的相加大於二。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就是例子,自成立以來招生水平屢創新高。2020年理科收生的平均分,超過各地一級大學取錄分達140分,文科平均更超88分,連續5年為省內錄取分數榜首。人才為科技競爭本錢,中大(深圳)具體顯現兩地合作的優勢。

 

沈南鵬說,美國矽谷創新所以領先全球,在於高等教育出類拔萃。深港教育合作遲早開花結果,為大灣區未來創新儲才。

 

香港研發深圳轉化

 

他指出深港互補;以「香港研發,深圳轉化」模式為大勢所趨。2016年,沈南鵬牽頭成立HONGKONGX科技創業平台,2018年再成深圳前海首家本港創投;4年來孵化出103家大灣區早期初創,140項香港的大學研發,迄今40家硬件設備;一半選擇了深圳建立企業,從事產品研發銷集。

 

沈南鵬說,從中可見香港作為創新中心;離不開深圳土地、資金和市場支援。他一再指香港要「以未來為向,以科創為橋,以一國為基,以全球為伴」;才可化解危機,走向經濟轉型的綠色通道。

 

「香港有一流大學;土地、財政、資源、收生卻面臨不少限制;實驗室緊絀更成研究障礙,無法進行大型動物實驗,藥物難以完成臨牀前實驗。香港也難找完成樣品的技術夥伴,在中國內地更不可想像。」

 

培養創新人才

 

香港有從0到1破局之數,深圳則有從1到n的裂變能力。兩地協同格局,可說天作之合。他指,中國中央政府指定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和合肥,最後一個才是大灣區。北京、上海、合肥都各有多家名校支撐,廣東省的教育,卻大而不強,更缺乏國際化經驗,香港國際化大學和40位兩院院士,正好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後盾。

 

最後,香港須成為人才樞紐,港深合作打造人才培養機制,大灣區才可望矽谷項背。沈南鵬指,有識之士正默默行動;李澤湘教授就正籌辦「深圳創科學院,紅杉一定積極參加,培養創新人才。沈南鵬以北宋包拯名言「常格不破,人才難得」總結,;招攬人才不能刻舟求劍;只有創新的人才培養,深港合作的大灣區,才能成為並肩矽谷的創新生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