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港人均每年棄200個膠樽 4大方法與塑膠絕交

2021-03-15 10:00

2019年在港被棄置的塑膠飲品容器達15.5億個,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膠樽。資料圖片
2019年在港被棄置的塑膠飲品容器達15.5億個,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膠樽。資料圖片

消委會今日引述數字指,2019年在港被棄置的塑膠飲品容器達15.5億個,即人均每年棄置逾200個膠樽,形容數量非常驚人。會方認為,只要簡單改變生活習慣,從日常生活開始與「塑膠」「絕交」,為環保出一分力。

國際消費者聯會(Consumers International)將今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的主題定為「應對塑膠污染」(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消委會響應號召,呼籲政府、商戶和消費者正視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身體力行,源頭減廢。

消委會提供4點簡單又可行的走塑方式:
●購買外賣食物或飲品時,可以自攜水樽、可重用餐具、食物盒和購物袋,盡量避免使用即棄的膠袋、膠樽、膠餐具、膠飲管等;

●購買清潔用品和其他日用品時,盡量選購補充裝的貨品,既便宜又可減省不必要的包裝;

●購買日用品和食品時,可考慮到無包裝超市或商店購買,免卻不必要的包裝;

●平時在家中可改用肥皂清潔雙手,相比起洗手液及沐浴露,簡單包裝(甚至無包裝)的番梘更有利走塑,而且重量比含水份的皂液輕,減低運送時的碳足跡。

消委會指出,港府的膠袋徵費實施至今已近12年,但本港的廢塑膠棄置量仍然高企堆填區第3位。每日送到堆填區棄置的廢塑膠當中,大部分屬於一次性使用的產品,包括食物包裝、即棄餐具、膠袋、膠水樽等,單是膠袋每日有768公噸,不同種類的膠水樽和即棄塑膠餐具佔440公噸。

至於回收方面,本港廢塑膠的回收率只得8%,遠低於紙張的35%和金屬的91%,而且跟全球的整體廢塑膠約18%的回收率相比,香港的廢塑膠回收措施的成效遠低於國際水平。

消委會還提到,香港於減塑方面的立法,至今只有「塑膠購物袋收費計畫」,以及上月才剛開始公眾諮詢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畫,會方建議政府借鑑各地相關政策和經驗,推出更多減塑措施,「源頭減廢」和「塑膠回收」需雙管齊下,除了立法,更可以創新的方式鼓勵大眾身體力行減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