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港人均每年弃200个胶樽 4大方法与塑胶绝交
2021-03-15 10:00
消委会今日引述数字指,2019年在港被弃置的塑胶饮品容器达15.5亿个,即人均每年弃置逾200个胶樽,形容数量非常惊人。会方认为,只要简单改变生活习惯,从日常生活开始与「塑胶」「绝交」,为环保出一分力。
国际消费者联会(Consumers International)将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的主题定为「应对塑胶污染」(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消委会响应号召,呼吁政府、商户和消费者正视日益严重的塑胶污染问题,身体力行,源头减废。
消委会提供4点简单又可行的走塑方式: |
●购买外卖食物或饮品时,可以自携水樽、可重用餐具、食物盒和购物袋,尽量避免使用即弃的胶袋、胶樽、胶餐具、胶饮管等; ●购买清洁用品和其他日用品时,尽量选购补充装的货品,既便宜又可减省不必要的包装; ●购买日用品和食品时,可考虑到无包装超市或商店购买,免却不必要的包装; ●平时在家中可改用肥皂清洁双手,相比起洗手液及沐浴露,简单包装(甚至无包装)的番梘更有利走塑,而且重量比含水份的皂液轻,减低运送时的碳足迹。 |
消委会指出,港府的胶袋徵费实施至今已近12年,但本港的废塑胶弃置量仍然高企堆填区第3位。每日送到堆填区弃置的废塑胶当中,大部分属于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包括食物包装、即弃餐具、胶袋、胶水樽等,单是胶袋每日有768公吨,不同种类的胶水樽和即弃塑胶餐具占440公吨。
至于回收方面,本港废塑胶的回收率只得8%,远低于纸张的35%和金属的91%,而且跟全球的整体废塑胶约18%的回收率相比,香港的废塑胶回收措施的成效远低于国际水平。
消委会还提到,香港于减塑方面的立法,至今只有「塑胶购物袋收费计画」,以及上月才刚开始公众谘询的塑胶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画,会方建议政府借鉴各地相关政策和经验,推出更多减塑措施,「源头减废」和「塑胶回收」需双管齐下,除了立法,更可以创新的方式鼓励大众身体力行减塑。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