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畢業生廢料製首飾 呈現觀塘舊貌

2021-05-24 07:51

鍾家鵬冀首飾成為載體,展示觀塘過往的面貌。
鍾家鵬冀首飾成為載體,展示觀塘過往的面貌。

觀塘裕民坊重建在即,有在觀塘長大的浸會大學畢業生,五年間每日遊走該區,收集舊樓牆身將掉落的石灰與瓦礫、地上碎石等,製成首飾保存,正在以環保為主題的藝術展覽中展出,冀參觀者能回憶觀塘昔日面貌及情感。

  人人唾棄的「垃圾」,在藝術家眼中亦別有魅力,浸會大學在本月先後舉辦兩個以環保為主題的藝術展覽,展出多件由包括浸大校友及教師在內的十八名藝術家,巧手把垃圾再造成首飾及擺件,探討藝術家及首飾設計師在可持續實踐上的作用。浸大視覺藝術院畢業生鍾家鵬作品「Living城存」,是利用從觀塘裕民坊市區重建項目中,收集的工業廢料,如舊樓牆身即將掉落的石灰與瓦礫、地上的碎石等材料,結合黃銅製成為首飾。

每天遊走 收集碎片

  鍾家鵬自小在觀塘成長,早於五年前,他開始每天收集碎片並記下取得時間,藉此保留將被拆卸的舊樓的一部分,使它們得以「保存」,並以照片及紀錄片以外的方式,呈現觀塘過往的面貌,「重建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如果我不收集,這些碎片亦會剝落、消失不見,但我在這期間收集了它們,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與社區的連結。」

  另一參展者陳穎斯,曾居於長洲,眼見長洲成為旅遊勝地,反思人類製造垃圾及過度捕魚的問題,留意到日本在疫情期間,把外賣壽司附贈裝有豉油的魚形小樽,改為裝酒精搓手液,故收集一千個「豉油魚」製成首飾。

  去年畢業的環保主義者張嫣玹,則利用在沙灘拾獲的電綫膠條,雕成草本植物心口針,提醒人們要對微小的事物表達感恩,「在沙灘執拾垃圾期間,令我反思『人類』是怎樣的生物,大自然又是如何包容這一切。」

《星島日報》教育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