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又到一年三伏天 中醫教你冬病夏治

2021-07-05 17:17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左)教大家冬病夏治。星島圖片庫
上醫堂創辦人張勇(左)教大家冬病夏治。星島圖片庫

今年三伏天初伏為7月11日(日)至7月20日(二)、中伏:7月21日(三)至8月9日(一)、末伏:8月10日(二)至8月19日(四),又是把握冬病夏治好時機。

以熱治寒病
冬病夏治源於《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三伏時節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此時治療一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熱治寒,調整陰陽,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或是能夠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穴位敷貼療法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劇的病變,例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與類風濕關節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屬於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這些疾病多到了冬季則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地內服和外用一些方藥,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到了夏季,自然界中的天氣相對地較溫暖,讓這些疾病進入到了一個緩慢期,這時候我們借助一些外力,例如三伏貼,用一些冬病夏治的手段,來增加一下體內的陽氣。如果不在夏日去除積寒,那麼等到秋風來,外寒侵襲的時候,便又會內外交困了。

中醫學上就有很多辦法來達到冬病夏治,大家都熟悉的三伏天穴位敷貼療法,即天灸療法,又稱藥物灸,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抹或敷貼於穴位、患處,通過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甚則起泡,如同灸療達到刺激穴位、激發經絡、調整氣血來防治疾病的方法。

認清適應症
‧肺系相關病症: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喘(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慢性肺氣腫等)、慢性咽炎、虛人感冒等病症。
‧痛症:頸肩腰腿痛、膝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胃痛、痛經等慢性疼痛疾病。
‧其他類型:失眠、抑鬱、慢性腸炎、消化不良、慢性盤腔炎、夜尿症、遺尿等。

經專業辨證才應用
夏季氣溫高,機體內熱量不易散發,胃腸道內溫度也較高,驟然接受冰涼之物,會導致胃腸痙攣,出現腹痛。同時,夏季多雨、高溫,潮濕而炎熱,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創造了條件,故防胃腸道疾病多發季節。

人體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生理功能會出現相應的轉變,例如出汗多、小便少、食欲下降、情緒低落等症狀。所以這時更應該飲食清淡,以適量為宜,以甘淡的飲食方式,或借助食療來養脾胃(中焦)之氣。天灸療法或食療都應在註冊中醫師的指導下,在辨證的基礎下,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療法及藥材。

夏季專用中藥湯劑
中醫還有一種冬病夏治的方法,例如最常見的中藥湯劑,只不過夏天的湯劑在進行冬病夏治的時候,通常都是採用以清補為主,多為利水生津及健脾化濕的方法,不會像冬天那樣是完全進補的方子。同時夏天的方子都要顧及護脾,避免滋膩,常用食療方如下:

‧健脾祛濕湯
材料:北沙參5錢、山藥5錢、芡實5錢、生熟薏米5錢、白扁豆5錢、赤小豆5錢、土茯苓5錢,可另加豬腱半斤。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豬腱先汆水),放入煲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可以消除疲勞,改善過敏體質,補益身體,增加人體抵抗力。

‧益氣生津茶
材料:花旗參1錢、霍山石斛1錢、龍眼肉2錢、枸杞子1錢、陳皮1小塊。
製法:將所有材料洗淨,以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效:益氣生津,升陽祛濕。症見精神不振者最適合飲用。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生意見。

文:上醫堂創辦人 張勇
文章來源: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