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巴裔生志當護士 冀成溝通橋梁

2021-07-09 07:24

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簡佩芝,立志成為護士,讓非華語人士得到更妥善的醫療照顧。 袁嘉詠攝
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簡佩芝,立志成為護士,讓非華語人士得到更妥善的醫療照顧。 袁嘉詠攝

本港現有約二十六萬少數族裔人口,約三成為南亞裔人士。香港大學護理學巴基斯坦裔學生簡佩芝(Kainaat),中學時眼見不少非華語同學,須陪同患病的家長求病,充當家人與醫生的翻譯而告假,加上治療過程因文化差異而起誤會,立志成為護士,冀擔任溝通橋梁,讓非華語人士得到更妥善的醫療照顧。

  簡佩芝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香港人,她坦言不少南亞裔人士長居本港多年,卻不擅長中英文,在日常生活中備受困擾,尤其患病時因語言不通,難以獨自前往求醫。她在中學留意到不少非華語同學,為陪伴家人看病,常在上課日請假,擔任醫生與家人的翻譯,但亦無法完全掌握病情及醫囑等資訊,她有朋友親戚患上乳癌,不解醫生為何建議切除乳房,「若當時有了解醫學及認識烏都語的醫護人員,加以解釋這樣減少復發風險,或許她未必回鄉,僅切除腫瘤。」

看劇聽歌學好中文

  生活文化及宗教的差異,亦令非華語病人無法安心,簡佩芝解釋,伊斯蘭教女性穿着黑袍、佩戴頭巾等覆蓋全身,有時醫護人員要量血壓,拉起她們的衣袖,令她們感到不舒服。眼見非華語人士求醫時的不便,令簡佩芝決心投身醫護行業,除回饋社會外,更為讓非華語人士能得到更妥善的照顧,「我選擇成為護士,因為他們照顧病人的時間更多,關係更緊密。」

  操流利廣東話的簡佩芝,坦言在中小學遇到具教學熱誠的中文科教師,「強逼」她看港劇、聽粵語歌、多說話,奠定良好中文基礎;大學在模擬病房進行實習課時,教授亦嚴格要求學生以粵語對答,令她更有信心,日後投身職場不會言語不通。

教育版《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