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環評擬同步諮詢 加快發展「北都」

2021-10-25 04:30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外界對政府主動保育高生態價值土地的反應正面及原則上支持。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外界對政府主動保育高生態價值土地的反應正面及原則上支持。

  (星島日報報道)《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達三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為了加快發展步伐,政府將檢視城規及環評條例等法定程序。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接受訪問時指出,部分涉及不同持份者的環評程序可同步進行,例如公眾諮詢及環諮會進行同步諮詢,以節省時間,加快進程。他又透露,當局將就設立濕地保育公園進行策略性研究,以決定土地範圍及管理模式;至於局方是否同意提高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他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會有宏觀研究及環評把關。

  新界北部未來二十年將會大變身,發展新市鎮及鄰近鄉郊地區,提供大量住屋,並構建新田科技城,同時擬設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分別為南生圍、三寶樹及蠔殼圍。黃錦星接受訪問時指出,外界對政府主動保育濕地的反應正面及原則上支持,涉及二千公頃高生態價值土地,包括一千多公頃政府土地,另外由政府收回七百公頃私人濕地及魚塘進行保育及復修,他形容今次是「政策突破」,「所以具生態價值的,可長長久久,在相關保育之下,可以盡量保育。」

  對於當局計畫檢視《城規條例》及《環評條例》,以便拆牆鬆綁加快發展步伐。黃錦星指出,坊間有聲音要求優化環評程序,他認為可考慮將部分諮詢程序同步進行,「我不叫壓縮,我叫善用時間。」他舉例,以往公眾諮詢完結,再交到環諮會委員開會討論,其實可以同步諮詢意見;由於公眾諮詢期相對較短,到時收集好公眾意見,在委員開會有結論前,一併考慮公眾意見,就可節省時間。

  他說,另一方面,一些關注點例如生態調查,可以「說在前頭」,令各方持分者,包括建議、規劃、審批、環評等不同角色,都可盡早聚焦處理,在不影響環評研究的科學要求上,更加善用時間,「安排可清楚啲,不用行冤枉路,大家這樣的角度,成個行政或安排可以更理想。」

  對於當局計畫放寬「濕地緩衝區」的發展地積比,環團擔心一旦放寬發展規模及建築物高度,會影響候鳥走廊,濕地外圍面臨發展壓力。被問到是否同意放寬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黃錦星說:「兩方面,一方面有宏觀研究,二是相關發展有環評機制,做研究評估,應該可以答到你或一些團體的關注。」他說,當局會進行一個科學研究及調查,再決定「邊度需要保,邊度可以鬆啲。」他強調,一定基於科學基礎進行研究,區分「核心區」及「邊緣地帶」與周邊地區的關係,屆時可得出一個宏觀圖像。

  上屆政府曾提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對於郊野公園邊陲及北區濕地,哪一個更具保育價值。黃錦星起初表示:「特首答晒,我無嘢補充。」其後他解釋,現提出北部都會區的建議,是整體拓闊了空間規劃,在社會有限資源及精力之下,聚焦北部都會區,對社會短中長期效益更加明顯。

  他指,擬建三個濕地保育公園,可連成一條綠道,貫穿北部東西,由東面的世界地質公園起步,經過將新增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西北面有米埔拉姆薩爾濕地和濕地公園,東西兩邊就有兩個世界級生態地方。對於有智庫提出發展紅花嶺,黃錦星不認同,認為紅花嶺有相當的生態價值,而且與跨境的梧桐山、以至八仙嶺,亦是一個生態走廊,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規劃亦是這樣定位,「從科學價值去看,若有高生態價值的話,那些就不是用來發展啦,是用來保育,以至康樂。」

  環境局補充,當局就提出設立濕地保育公園及自然生態公園的建議進行策略性研究,以決定建立相關公園的具體土地範圍及管理模式,環境局會就這個目的與各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敲定研究的土地範圍和具體內容。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環境局的策略研究不應放棄濕地緩衝區,「不是物色生態價值低的地方去發展,而是物色有保育潛力的緩衝區去改善及復修。」他指,具相當價值的緩衝區可交環團或由業權人加以保育,甚至配合毗連的濕地保育公園發展。他又指,環評的諮詢期已相當緊逼,現時工程項目簡介的公眾及環諮會諮詢只有十四日,而環評報告分別諮詢公眾及環諮會三十日及六十日,技術性討論複雜,難以壓縮,若要合併同步諮詢,亦應充分聽取公眾意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