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參選優質化多元化 理性議政可期

2021-11-13 04:30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昨天結束,參選人報名相當踴躍,而各選舉界別的競爭都比預期大,反映新選舉制度下將反中亂港人士踢出局後,吸引到很多有心為本港幹實事的專業人士、學者和具資深經驗的行政人員參政,令新一屆立法會呈現高質素、專業化的新氣象,理性議政時代來臨;同時,一批非建制人士也獲提名參選,令候選人政見多元化,也是好現象。選民須用好手上選票,選出合適的實幹候選人。

  昨天再多八人報名參選,累計共收到一百五十四份提名表格,包括地方直選選區共三十五份、功能界別六十八份,以及選委會界別五十一份。

  包容不同政見 增選舉代表性

  在新選舉制度下,設立提名機制,確保入閘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但並不等於「清一色」,也不意味選舉缺乏競爭,從報名情況可見,三大界別都充滿競爭,這是好事。在十個直選選區,區區都有非建制派參與,當中不乏知名度有實力,例如馮檢基和黃成智等,絕非陪跑,即使建制派自行協調也未必穩勝。每區至少有三人角逐,競爭最激烈的是九龍東,五人爭奪兩席,港島東、新界北和新界東北均是四人競逐兩席。

  功能界別也是每個界別都有競爭,過往由泛民壟斷的醫療衞生界和教育界,競爭最為熾熱,分別有六人和五人角逐,會計界和勞工界均各有四人參選。至於選委會界別,沒出現等額選舉現象,加上參選者要爭取全票,令選情更為激烈。

  不少參選者屬於非建制派或沒任何政黨背景的獨立人士,反映新選舉制度下參選人毋須政見一致,只要符合愛國愛港條件,都可以獲取足夠提名入閘,令選舉變得更多元化。由於各參選人有着不同政見,一旦當選,可以將不同聲音帶進議會內,對監督政府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新選舉制度改變了政治生態環境,讓一批有志為香港服務的專才更願意參政。過往反中亂港人士在競選時愛打「民粹牌」,透過謾罵、人身攻擊和激進口號,來吸取選民眼球,入到議會則只顧拉布搗亂,讓溫和實幹的各界卓越之士望而卻步。但在新制度下,諸如前投行總經理、現任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科大(廣州)副校長吳宏偉、知名眼科醫生林順潮、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等,均循選委會界別出戰,在以往泛政治化年代,要他們投身政治是難以想像。隨着《香港國安法》實施,本港由亂到治,加上完善選舉制度正式落實,讓他們有參選渠道,願貢獻自己所長,服務社會,令議會變得更多元化、專業化和具代表性。

  投才幹候選人 督促政府善治

  當這批高質量的專業人士、行政人員和學者成功進入議會,不但為議會帶來新面孔,更有望一改過往反中亂港議員只顧鬥激、鬥大聲的議事作風,透過理性辯論,對政府政策提供高水平意見,將議政和監督政府提升至另一個層次。

  與此同時,各政黨也派出政治新秀出戰,令選舉呈現新老競逐,而他們政治包袱較少,相信會更敢言敢拼,加上有多名高質素的專業人士參選,令選舉將有更多看點,各個參選人要脫穎而出,須施展渾身解數,比併政綱和往績,政治新秀更須在拉票活動時成功講出自己的政見,爭取到選民支持。

  選民在下月投票時,應擺脫小圈子利益取態,以用人唯才、能者居之的態度,投票給哪些有才幹而願意改善民生、推動改革的候選人,讓他們出謀獻策解決困擾本港多年的深層次矛盾,督促政府達致良政善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