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参选优质化多元化 理性议政可期
2021-11-13 04:30 立法会选举提名期昨天结束,参选人报名相当踊跃,而各选举界别的竞争都比预期大,反映新选举制度下将反中乱港人士踢出局后,吸引到很多有心为本港干实事的专业人士、学者和具资深经验的行政人员参政,令新一届立法会呈现高质素、专业化的新气象,理性议政时代来临;同时,一批非建制人士也获提名参选,令候选人政见多元化,也是好现象。选民须用好手上选票,选出合适的实干候选人。
昨天再多八人报名参选,累计共收到一百五十四份提名表格,包括地方直选选区共三十五份、功能界别六十八份,以及选委会界别五十一份。
包容不同政见 增选举代表性
在新选举制度下,设立提名机制,确保入闸者须是爱国爱港人士,但并不等于「清一色」,也不意味选举缺乏竞争,从报名情况可见,三大界别都充满竞争,这是好事。在十个直选选区,区区都有非建制派参与,当中不乏知名度有实力,例如冯检基和黄成智等,绝非陪跑,即使建制派自行协调也未必稳胜。每区至少有三人角逐,竞争最激烈的是九龙东,五人争夺两席,港岛东、新界北和新界东北均是四人竞逐两席。
功能界别也是每个界别都有竞争,过往由泛民垄断的医疗衞生界和教育界,竞争最为炽热,分别有六人和五人角逐,会计界和劳工界均各有四人参选。至于选委会界别,没出现等额选举现象,加上参选者要争取全票,令选情更为激烈。
不少参选者属于非建制派或没任何政党背景的独立人士,反映新选举制度下参选人毋须政见一致,只要符合爱国爱港条件,都可以获取足够提名入闸,令选举变得更多元化。由于各参选人有着不同政见,一旦当选,可以将不同声音带进议会内,对监督政府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新选举制度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让一批有志为香港服务的专才更愿意参政。过往反中乱港人士在竞选时爱打「民粹牌」,透过谩骂、人身攻击和激进口号,来吸取选民眼球,入到议会则只顾拉布捣乱,让温和实干的各界卓越之士望而却步。但在新制度下,诸如前投行总经理、现任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黄元山、科大(广州)副校长吴宏伟、知名眼科医生林顺潮、前保安局局长黎栋国等,均循选委会界别出战,在以往泛政治化年代,要他们投身政治是难以想像。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本港由乱到治,加上完善选举制度正式落实,让他们有参选渠道,愿贡献自己所长,服务社会,令议会变得更多元化、专业化和具代表性。
投才干候选人 督促政府善治
当这批高质量的专业人士、行政人员和学者成功进入议会,不但为议会带来新面孔,更有望一改过往反中乱港议员只顾斗激、斗大声的议事作风,透过理性辩论,对政府政策提供高水平意见,将议政和监督政府提升至另一个层次。
与此同时,各政党也派出政治新秀出战,令选举呈现新老竞逐,而他们政治包袱较少,相信会更敢言敢拼,加上有多名高质素的专业人士参选,令选举将有更多看点,各个参选人要脱颖而出,须施展浑身解数,比并政纲和往绩,政治新秀更须在拉票活动时成功讲出自己的政见,争取到选民支持。
选民在下月投票时,应摆脱小圈子利益取态,以用人唯才、能者居之的态度,投票给哪些有才干而愿意改善民生、推动改革的候选人,让他们出谋献策解决困扰本港多年的深层次矛盾,督促政府达致良政善治。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