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掀「無聲辭職」潮 非直接辭職每周工作不多於40小時

2022-08-30 14:31

示意圖。iStock
示意圖。iStock

美國部分勞工正抵制讓人窒息的持續待命職場困境,改擁抱「無聲辭職」(quiet quitting,並非真辭職),這個新概念講求的是每周工時不超過40小時,限制下班來電,並更常對老闆說「不」。

法新社報道,30歲的栢金斯執教生涯往往意味一周工作60小時,但她生下第一個孩子之後突然明白,事情不該是這樣。她在影音平台TikTok解釋她是怎麼開始「無聲辭職」的,即使當時並沒有這個名詞。她說:「我去度假途中還在飛機上批作業,有照片為證。我沒有做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她說:「『無聲辭職』實際只是意味你劃清界綫,從事你被僱來做的分內工作,回家時還有力氣與家人相處。」但她最終離職、改去攻讀博士學位。

非直接辭職 拒持續待命

「無聲辭職」一詞最早似乎是在7月的TikTok帖文問世。根據TikTok影片創作者@zaidleppelin自己的解釋,「無聲辭職」意指「這並非直接遞辭呈,而是一改赴湯蹈火的概念。各位還是履行職責,只是不再接受工作就是人生的勞碌文化。」

這篇帖文迅速竄紅,吸引近50萬人按讚,類似的忿忿不平之聲此起彼落,各大報的專欄作家則花一整個夏天搖筆桿試圖解釋這起現象。

隨之而來的爭論是:「無聲辭職」真的僅僅只試着尋求更合理的生活與工作平衡?偏好歐洲生活型態而非美國24小時待命文化?其他爭議還包括:是怠工有了時髦的新名字?真的有過勞死風險的人直接辭職不是更好?

不過,數據顯示,尋求更好平衡的需求確實是存在的。民意機構蓋洛普發現,2019年期間民調訪查的在職壓力為三成八,新冠病毒肆虐打亂全球勞動市場之後,2020年職場壓力增至四成三,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女性面臨的壓力最大。類似驅動力促成了「大離職潮」,也就是因疫情相關壓力請辭或換跑道的勞工人數暴增。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