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盼通關》系列|跨境上班路中斷回港獨力支撐 錯過女兒成長期

2022-12-12 11:10

李先生在疫下與妻子和女兒分隔兩地,視像通話成為他唯一的慰藉。
李先生在疫下與妻子和女兒分隔兩地,視像通話成為他唯一的慰藉。

「等了一個月又一個月,從最初的失望,到現在已經『免疫』了。」在社會組織從事地區工作的李先生,過去是一名每天穿梭深港兩地的跨境工作者,疫下他一度獲公司安排暫調深圳。去年「回港易」計畫恢復後,他隻身返回香港上班,與妻女分隔兩地,每晚與家人視像通話,成為他唯一的牽掛。每當聽聞三歲女兒的思念,他總想拋下一切回到內地,惟為了讓家庭有更好的生活質素,只能繼續留港工作,期盼疫情早日過去。近日因內地放寬防疫措施,再次傳出恢復通關的消息,惟他不敢抱太大期望,「待政府有實際行動再說吧!」 

「八十後」的李先生在內地出生,成年後隨父母來港,其後獲聘於一家社會組織,主要負責地區工作。成家立業後,他與居於深圳的妻子,一同定居深圳,自此開始跨境工作。每日由深圳出發到上水的地區中心上班,放工後過關返家,享受寧靜溫馨的生活。二○年初疫情爆發封關,他無法到港上班,需要放無薪假,適逢其公司的深圳中心,亦有跨境職員滯留在港,無法返回深圳上班,加上他得悉不少中港家庭因封關,致電中心求助,本着助人精神的他決定以義工形式幫忙,公司看見他盡心幫助求助者,也體諒他的女兒剛出生不久,需要父母陪伴,於是將他暫調任深圳中心受薪工作。不過,暫調總有完結的一天,去年「回港易」恢復後,他離開溫暖的家園,重新回到香港上班,過上與妻女分隔兩地的生活。

日花三小時搭車上班

幸好其父母在港有居所可供借住,李先生不用負擔額外的租住開支,惟他說,寄人籬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因居所面積有限,需要長期在客廳生活,缺乏私人空間,最為不便的是,每日上班需要花費三小時的交通時間來往東涌至上水,「以往從深圳寓所出發,連過關和等車,大概四十分鐘就到中心了,來回不用兩小時。」

李先生有不少同事以往也是跨境上班,部分人像他一樣選擇留港工作,需要自行租單位居住。他坦言,曾想過搬出去,惟經濟是最大考量,「租劏房要四千元以上,想有更多私人空間要六千元起跳。」他曾考慮向公司申請調至東涌附近的中心工作,不過顧及未來一旦通關,恢復跨境工作,上班的路途會變得遙遠,「不知道何時才通關,擔心調職會變得毫無意義。」

無法陪伴女兒感心酸

若在深圳重新找一份工作,既能一家團聚,薪金亦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但李先生說,女兒剛上幼稚園不久,希望帶給她和妻子更好的生活質素,香港的薪金較高,更為適合。獨自一人在港工作,他直言,每當身心疲憊,總會告訴自己,要為妻子和女兒奮鬥。無論再苦再累,他們一家總會每晚約十時,趁女兒睡覺前進行視訊,看看女兒純真稚嫩的小臉,聽聽妻子的關懷和嘮叨,為勞碌的一天畫上句點。

「有時真的很希望自己在她們身旁!」李先生說,聽着妻子分享女兒的成長過程,那些他未能參與的寶貴時光,常感到心酸,特別是妻子提到,帶同女兒出外散步,與其他小朋友玩得盡興之際,看到朋友們有爸爸陪伴在旁,女兒會忽然變得安靜,事後就向她訴說對「爸爸」的思念,「我聽到也很難受,感覺錯過了很多!」

中港家庭分隔 夫出軌妻求助

與妻女分離的經歷,讓李先生對工作上遇到的求助者更為感同身受。他舉例,暫調深圳中心期間,不時有婦女致電該中心的熱綫,與其說是求助,更多是需要找地方抒發情感,「很多都來自中港家庭,因長時間與丈夫分隔兩地,多了爭吵、少了溝通,感到焦慮和憂心,也有人哭訴丈夫出軌,家庭支離破碎。我們沒甚麼能幫忙,只能多鼓勵和安慰。」

對通關不抱期望 盼政府有行動

在香港,李先生也親身接觸到類似個案,有雙非學童的父親在疫下出軌,離婚後返回深圳,獨留妻子和兒女在港。他說,該名婦女需要照顧兩名小朋友,沒法出外工作,即使帶子女返回內地,也因無長期居住地址,無法申請就學,他無奈說道:「可以想像到他們的生活多困難,但我們能做的最多是幫忙申請物資,或找議員寫信給政府,希望政府不要停止相關津貼。」

「除了我以外,還有很多人逼切地希望通關。」李先生說,不論是他身邊的跨境工作同事,還是在工作認識的中港家庭,皆因為疫下封關,錯失了陪伴家人的時間。近期內地放寬防疫政策,再有消息傳出,兩地有望在半年後通關,但他沒有抱太大期望,並苦笑說:「『免疫』了!聽了太多次,每次都說很快可以通關,但次次都失望,待香港政府真的有實際行動時再說吧!」

求人不如求己,他已經向公司申請,將於來年的農曆新年請一個月無薪假,返深圳寓所過年,他深切期待,「我太想念太太和女兒了!希望快點與她們見面!」

等了一個月又一個月,從最初的失望,到現在已經「免疫」了。「等了一個月又一個月,從最初的失望,到現在已經『免疫』了。」在社會組織從事地區工作的李先生,過去是一名每天穿梭深港兩地的跨境工作者,疫下他一度獲公司安排暫調深圳。去年「回港易」計畫恢復後,他隻身返回香港上班,與妻女分隔兩地,每晚與家人視像通話,成為他唯一的牽掛。每當聽聞三歲女兒的思念,他總想拋下一切回到內地,惟為了讓家庭有更好的生活質素,只能繼續留港工作,期盼疫情早日過去。近日因內地放寬防疫措施,再次傳出恢復通關的消息,惟他不敢抱太大期望,「待政府有實際行動再說吧!」

「八十後」的李先生在內地出生,成年後隨父母來港,其後獲聘於一家社會組織,主要負責地區工作。成家立業後,他與居於深圳的妻子,一同定居深圳,自此開始跨境工作。每日由深圳出發到上水的地區中心上班,放工後過關返家,享受寧靜溫馨的生活。二○年初疫情爆發封關,他無法到港上班,需要放無薪假,適逢其公司的深圳中心,亦有跨境職員滯留在港,無法返回深圳上班,加上他得悉不少中港家庭因封關,致電中心求助,本着助人精神的他決定以義工形式幫忙,公司看見他盡心幫助求助者,也體諒他的女兒剛出生不久,需要父母陪伴,於是將他暫調任深圳中心受薪工作。不過,暫調總有完結的一天,去年「回港易」恢復後,他離開溫暖的家園,重新回到香港上班,過上與妻女分隔兩地的生活。

日花三小時搭車上班

幸好其父母在港有居所可供借住,李先生不用負擔額外的租住開支,惟他說,寄人籬下的滋味並不好受,因居所面積有限,需要長期在客廳生活,缺乏私人空間,最為不便的是,每日上班需要花費三小時的交通時間來往東涌至上水,「以往從深圳寓所出發,連過關和等車,大概四十分鐘就到中心了,來回不用兩小時。」

李先生有不少同事以往也是跨境上班,部分人像他一樣選擇留港工作,需要自行租單位居住。他坦言,曾想過搬出去,惟經濟是最大考量,「租劏房要四千元以上,想有更多私人空間要六千元起跳。」他曾考慮向公司申請調至東涌附近的中心工作,不過顧及未來一旦通關,恢復跨境工作,上班的路途會變得遙遠,「不知道何時才通關,擔心調職會變得毫無意義。」

無法陪伴女兒感心酸

若在深圳重新找一份工作,既能一家團聚,薪金亦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但李先生說,女兒剛上幼稚園不久,希望帶給她和妻子更好的生活質素,香港的薪金較高,更為適合。獨自一人在港工作,他直言,每當身心疲憊,總會告訴自己,要為妻子和女兒奮鬥。無論再苦再累,他們一家總會每晚約十時,趁女兒睡覺前進行視訊,看看女兒純真稚嫩的小臉,聽聽妻子的關懷和嘮叨,為勞碌的一天畫上句點。

「有時真的很希望自己在她們身旁!」李先生說,聽着妻子分享女兒的成長過程,那些他未能參與的寶貴時光,常感到心酸,特別是妻子提到,帶同女兒出外散步,與其他小朋友玩得盡興之際,看到朋友們有爸爸陪伴在旁,女兒會忽然變得安靜,事後就向她訴說對「爸爸」的思念,「我聽到也很難受,感覺錯過了很多!」

中港家庭分隔 夫出軌妻求助

與妻女分離的經歷,讓李先生對工作上遇到的求助者更為感同身受。他舉例,暫調深圳中心期間,不時有婦女致電該中心的熱綫,與其說是求助,更多是需要找地方抒發情感,「很多都來自中港家庭,因長時間與丈夫分隔兩地,多了爭吵、少了溝通,感到焦慮和憂心,也有人哭訴丈夫出軌,家庭支離破碎。我們沒甚麼能幫忙,只能多鼓勵和安慰。」

對通關不抱期望 盼政府有行動

在香港,李先生也親身接觸到類似個案,有雙非學童的父親在疫下出軌,離婚後返回深圳,獨留妻子和兒女在港。他說,該名婦女需要照顧兩名小朋友,沒法出外工作,即使帶子女返回內地,也因無長期居住地址,無法申請就學,他無奈說道:「可以想像到他們的生活多困難,但我們能做的最多是幫忙申請物資,或找議員寫信給政府,希望政府不要停止相關津貼。」

「除了我以外,還有很多人逼切地希望通關。」李先生說,不論是他身邊的跨境工作同事,還是在工作認識的中港家庭,皆因為疫下封關,錯失了陪伴家人的時間。近期內地放寬防疫政策,再有消息傳出,兩地有望在半年後通關,但他沒有抱太大期望,並苦笑說:「『免疫』了!聽了太多次,每次都說很快可以通關,但次次都失望,待香港政府真的有實際行動時再說吧!」

求人不如求己,他已經向公司申請,將於來年的農曆新年請一個月無薪假,返深圳寓所過年,他深切期待,「我太想念太太和女兒了!希望快點與她們見面!」

等了一個月又一個月,從最初的失望,到現在已經「免疫」了。

記者:林家希、關英傑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