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說法從何而來?小紅書現打卡潮 大V嘲「短短幾年滄海變桑田」
2023-12-02 10:48
近月有內地多個社交平台興起以「國際金融中心遺址」形容香港,其中有人在小紅書上表示來港旅行時,要參觀「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打卡,還有人在中環交易廣場拍下「無流動性的前世界金融中心遺址」,從而引起了一番討論,就連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亦指,倘若政府掉以輕心,可能會一語成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發表網誌,反駁相關說法站不住腳。
在內地微博、小紅書及微信平台上,有網民指香港已成功升級到陝西秦始皇兵馬俑的類別,二者都是「遺址」。從小紅書上帖文可見,有網民表示「國慶香港遊,來參觀亞洲金融中心遺址」、有人拍照留念說「香港市,曾經的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遺址」的說法早在今年8、9月於微博上出現,網絡大V的「天涯飛刀」表示,現在香港股市被人戲稱金融中心遺址,「不過短短幾年,滄海變桑田,讓人唏噓不已」,而創業板接近歸零正是被稱為「遺址」的主因。
11月中,另一位微博博主「江湖人稱宋教授」表示,「建成世界3大金融中心花了100多年,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遺址,只花了不到5年﹗」。他指,港股成交只剩下日均800億港幣,100億美元出頭,53%的股票接近零交易,加起來不及美股的龍頭股單個股票的交易量,「曾經的世界前三股市落到了這般田地!」
在日前「台股超車港股」後,「金融遺址」說法又再度出現,有網民認為「國際金融中心靠的是實力競爭,遺址才需要靠維護」,令相關話題備受關注,就連香港地產界的施永青亦指,倘若政府掉以輕心「可能會一語成讖」。
相關文章:施永青憂港淪「國際金融中心遺址」 稱必須爭取歐美資金重返 惟美國咬住不放
對於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降格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言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昨日發表網誌反駁,直言香港金融市場具備國際性、綜合性及增長性的特點,「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許正宇反駁說法站不住腳
許正宇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成就倚靠的是「一國兩制」的獨特地位,政府、監管機構和業界的長期耕耘,以及國際投融資者的口碑,政府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他列舉近期本港證券及期貨市場、銀行業和保險業等表現「讓數據說話」,包括證券市場總市值於今年10月底錄30.8萬億元,按年回升17%;交易所買賣基金今年首10個月日均成交錄116億元,按年增長25%;衍生產品市場日均成交合約張數總額超過135萬張,按年增長7%;以及今年首三季債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金額達405億人民幣,按年升26%,創歷年新高。
許正宇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的管理資產規模呈現見底復甦跡象,在香港註冊成立的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認可機構存款總額及香港離岸人民幣流動資金池也錄得升幅。
中長期而言,許正宇繼續「睇好」,認為香港金融市場面對的機遇肯定大於挑戰,政府會聯同各監管機構,堅持國際化特色,並指「我們有信心、底氣和能力持續建設一個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國際金融中心。」
文章結尾則指,香港金融市場中長期面對的機遇肯定大於挑戰,政府會聯同各監管機構,不斷推動落實新的政策措施及項目,堅持國際化特色,繼續融通中外資本,為市場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