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內地跨境司機落地卸MiC組件「玩命」 勞工處擬強制要求上安全堂

2024-04-16 08:00

勞工處正籌辦專供內地司機報讀的平安卡課程,持卡者日後可進入地盤。
勞工處正籌辦專供內地司機報讀的平安卡課程,持卡者日後可進入地盤。

近年「組裝合成」(MiC)建築法成為主流,不少內地跨境司機受聘運載石屎預製組件來港,有地盤雷厲風行禁止未領「平安卡」的內地司機進入,亦有個別地盤暗中放行,甚至無視內地司機涉嫌違法協助卸貨,恐生意外。勞工處早前與業界商討堵塞漏洞,將強制要求內地司機報讀安全訓練課程,以便他們取得平安卡進入地盤。另外,機場及運輸業亦聘用外勞紓緩人手,惟有地勤人員發現,港人跟內地及海外工人出現溝通障礙,促訂立統一的手勢指引,確保人員安全。 

所有受僱於建築地盤和貨櫃處理業的工人,須獲得由勞工處或指定授權機構簽發的「建造業安全訓練證明書」,俗稱「綠卡」和「平安卡」,而工人進入地盤工作,須配備身份證、平安卡及工人註冊證的「地盤三寶」。據了解,平安卡的相關課程現時只有本港居民或相關認可人士可報讀,課程內容涵蓋工地安全基本概念、建築地盤潛在危險、預防建築地盤意外,以及緊急事故應變處理方法等。

「平安卡」由勞工處或指定授權機構簽發,相關課程為學員提供基礎安全訓練。
「平安卡」由勞工處或指定授權機構簽發,相關課程為學員提供基礎安全訓練。

判頭節省成本聘內地人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執行委員陳文送稱,近年不少本港建築公司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施工,而預製組件主要在內地工廠製造,其後運送到本港的建築地盤裝嵌。他指出,留意到不少判頭為節省成本,以低於港人跨境司機3分1,甚至一半的工資,聘請內地司機將預製組件由內地運送來港。他說,降低成本的做法可以理解,惟有同業反映,個別內地司機除了駕車進入地盤,更罔顧違法及意外風險,「落地」拆開綁於石屎預製組件的鐵鈎及安全帶,協助卸下預製組件,如同「玩命」。

香港交通運輸業職工聯合會主席陳三才亦指,近年越來越多內地司機駕車運送預製組件來港,但每個地盤處理手法各有不同,衍生管理混亂的問題,亦令業界無所適從。他指出,有個別地盤「執得很緊」,堅拒放行內地司機進入地盤,恐一旦發生意外要負上刑責,故承判商要臨時另聘港人司機「駁腳」,大大增加營運成本。惟他說,有個別地盤處理寬鬆,即使內地司機未能出示平安卡仍獲放行,甚至有地盤懶得查證司機有否平安卡。

建築業指有內地司機運載預製組件來港後,更被要求協助卸貨。
建築業指有內地司機運載預製組件來港後,更被要求協助卸貨。

過去做法「隻眼開,隻眼閉」

港人跨境貨車司機阿強透露,現時恆常受聘運送預製組件來港的內地司機有逾百人,該批司機原本只負責駕車進入本港地盤,亦不可協助卸貨,但近年發現有內地司機被要求拆安全帶,協助卸下數以噸計的石屎組件。他指,內地司機駛入本港地盤後不可下車,過去地盤是「隻眼開,隻眼閉」,默許他們去洗手間,慶幸一直未發生嚴重事故。可是去年9月,有港人司機於洪水橋1個地盤,疑協助卸下1組他剛由惠州運來的預製組件時,遭塌下的3噸重組件壓斃。他指,勞工處調查該意外時,有運輸業人士反映內地司機進入本港地盤的安全隱患。

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稱,勞工處兩個月前曾約見運輸業界,就強制內地跨境司機報讀平安卡課程及考取平安卡作出諮詢及商討。他指,現時跨境司機中有20%是內地司機,預計隨着兩地貨運頻繁,特別是運送預製組件的工作未來可能再增加,認為需要將平安卡課程開放給內地司機,讓他們認識地盤的危險性。他指,當地盤工人卸下預製組件,內地司機都需要「落車」收拾安全帶等工具,故認同內地司機須報讀平安卡課程,保障安全。

香港運輸物流業工會聯會主席儲漢松亦指,個別地盤禁止內地司機駕車進入的做法過於嚴厲。不過,他關注新措施下會否影響港人司機的生計。他解釋,疫情後不少昔日的中港陸路物流工作被海運取代,現時本地跨境司機除運送生鮮蔬菜,從內地運送預製組件及建築材料來港亦屬主要工作,可是日後若工資較便宜的內地司機亦取得平安卡,變相可以名正言順,直接駕貨車進入本港地盤,恐與本港司機競爭。他又稱,現時已有部分本地跨境司機開工不足,「有人工作1日,休息2日。」

有工會擔心影響本地司機生計。
有工會擔心影響本地司機生計。

憂影響本地司機生計

儲漢松亦提到,俗稱「牌頭公司」的粵港合營企業的車輛設正、副司機,一般是1名港人任正司機,但副司機名額則無上限,亦可聘用內地人。他擔心,未來「牌頭公司」無上限增加副司機,並安排他們報讀平安卡課程,當成功考獲平安卡,便安排這批內地副司機駕車來港,變相引入外勞,促當局正視事件。

勞工處回覆指,近期得悉有內地跨境貨車司機希望申請平安卡,處方約見業界及工會代表後,認同需提高內地跨境司機於本港建築地盤的安全知識,正安排職業安全健康局設計及籌辦1個相若的課程,專供內地跨境車司機報讀。不過,處方強調,即使內地跨境車司機修讀相關課程,並成功取得等同平安卡的證書,並不代表他們可於本港地盤工作,若發現有違規情況,定會依法處理。

機場外勞招聘範圍擴至廣東省外,業界促中介公司加強廣東話培訓。
機場外勞招聘範圍擴至廣東省外,業界促中介公司加強廣東話培訓。

航空業外勞不諳廣東話 工會籲制訂手勢指引

為解決航空業人手短缺問題,政府去年推出輸入勞工計劃,但工會指逾千抵港外勞中,部分人不懂廣東話,憂出現溝通盲點,呼籲制訂統一手勢指引,消除語言隔閡。

機場空運員工協會副理事長岑維康指,首批抵港外勞中,即使大部分來自廣東省,但不少人操濃烈外省口音的普通話,加上另有南亞族裔外勞,令工地上同時出現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3種語言,擔心溝通欠佳影響駕駛運送行李拖車的安全性,認為需要正視有關問題。

岑維康建議為運送行李拖車的司機訂立統一手勢指引。
岑維康建議為運送行李拖車的司機訂立統一手勢指引。

岑續稱,由於機場工作環境嘈吵,並避免語言不通,現時各地勤公司各自制訂工作手勢,「但未必人人都全部認識。」他說,過去大部分是港人員工,即使手勢不清晰,仍可說個明白,但現在多了中外外勞,便面對不同語言的問題,建議各地勤公司訂立統一的手勢指引。他舉例,「拇指向上代表ok做得好;拇指向下,示意停車;拇指向左,代表左轉。」他稱早前已向機管局提出建議,局方反應正面,盼早日實行。

有前線地勤員工亦憂慮,第2批機場外勞會擴大至廣東省外招募,擔心加劇語言盲點,促當局嚴格要求中介公司為外勞提供更多廣東話培訓。機管局指,外勞抵港後須完成1至2個月培訓,及參加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舉辦的2天機場基礎知識課程,認識機場工作安全知識。該局並鼓勵僱主安排外勞參加免費綜合文化工作坊,學習機場運作的常用廣東話及英語,而地勤公司亦為本地員工及外勞提供工作應用手勢的培訓。

運輸業界在內地為外勞司機安排「特訓」。
運輸業界在內地為外勞司機安排「特訓」。

小巴司機內地特訓冀增及格率

引入外勞的還有運輸業,業界指早前曾發生外勞專線小巴司機「飛站」事件,為提高考試及格率,已於內地安排「特訓」。

綠色專線小巴總商會主席蘇世雄指,現時外勞司機已「漸入佳境」,惟業界最擔心外勞司機考試「肥佬」,等待重考期間亦需支薪,增加成本。有見及此,業界安排內地司機於來港前接受右軚車駕駛訓練。港粵直通巴士協會秘書長張劍平旗下公司亦有聘用內地司機,他情商資深車隊隊長北上提供「特訓」,又於內地安排模擬考場,協助內地司機適應。

外勞司機抵港後,須進行駕駛訓練、就讀職前課程及參加駕駛考試,至本月初,共381名外勞司機抵港,而參加駕駛考試的359人中有268人及格,及格率達74%。有港人專線小巴司機稱,個別外勞本身駕拖車或旅遊巴等「大車」,指本港路面狹窄,加上是駕駛小巴,需時適應,並吐苦水指「最難是拿筆讀書及考試」。

記者:關英傑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