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自動泊車「不夠智能」 缺乏充電裝置 智能停車場起步慢 急起直追解「車位荒」

2024-10-24 08:00

本港地少車多,泊車位長期供不應求,近年當局引入智能停車場。
本港地少車多,泊車位長期供不應求,近年當局引入智能停車場。

本港地少車多,泊車位長期供不應求,近年當局於3個短期租約的露天停車場引入智能泊車系統,供應180多個智能泊車位,惟有駕駛人士指,相關停車場的設施「不夠智能」,最敗筆是缺乏充電設施;另外今年於深水埗啟用的智能停車場更因位置「隔涉」,使用率差強人意。在「一地多用」的原則下,未來2年將有多個附設智能泊車系統的政府公眾停車場落成,當中包括位於深水埗的全港首個地底圓筒形智能停車場。有學者及工程師指,智能停車場是環球趨勢,本港起步遲,更應加強設施及謹慎選址,才能吸引駕駛者使用。

本港汽車數量於過去10年迅速增長,去年全港有逾63萬輛私家車,而泊車位則有逾71萬個,私家車和車位比例約為1.13,雖較2021年的1.09有所緩和,但仍落後於海外城市每輛私家車有1.6或1.7個車位。不少駕駛人士指,「泊車荒」於假日特別嚴重,若駕車到鬧市,無論是公營或私營停車場都「一位」難求,反映泊車位嚴重短缺。

德國禾夫斯堡採用的智能停車場,可同時升降多輛汽車,增加泊車效率。
德國禾夫斯堡採用的智能停車場,可同時升降多輛汽車,增加泊車效率。
常用智能泊車系統
常用智能泊車系統

議員盼增最大智能停車場宣傳

有見及此,運輸署於2018年研究在本港推展智能停車場,其後定出8個相關項目,於不同地點興建各類型的智能停車場,盼藉其多層設計增加泊車位,亦視作本港邁向智慧城市的發展進程,當中短期租約停車場及政府公眾停車場各佔4個,前者已有3個智能停車場被啟用,署方指未有備存相關使用率的資料。已啟用的停車場位於荃灣海盛路、大埔白石角及深水埗欽州街與通州街交界,全屬拼圖型設計,除設傳統車位,另供應合共182個具自動泊車功能的智能車位。

其中海盛路停車場於2021年底啟用,雖遠離荃灣市中心,亦有車主反映倒車駛入智能車位時甚感不便,但荃灣區議員伍俊瑜指,海盛路一帶有不少工廈及商廈,不少上班族持有車輛,故不論傳統或智能車位都供不應求。至於大埔白石角的智能停車場同屬3層高,因旁邊有多個私人屋苑,獲不少市民使用。

荃灣海盛路停車場是全港首個智能停車場。
荃灣海盛路停車場是全港首個智能停車場。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早前視察深水埗通州街的智能停車場。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早前視察深水埗通州街的智能停車場。

 

而今年4月啟用的深水埗欽州街與通州街交界的智能停車場,由4個4層高的載車架組成,是現時最大的智能停車場,系統可自動選擇最佳泊車位。惟深水埗區議員陳偉明指,半年來該智能停車場使用率一般,估計與位於新發展區,遠離深水埗人口密集的舊區有關,盼當局增加宣傳。有家住深水埗區的私家車車主指,上址位置「隔涉」及距其寓所頗遠,但最大問題是沒有充電設施,因此暫不考慮使用。

自動泊車系統仍「不夠智能」

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亦關注智能停車場的使用情況,他曾試用海盛路的智能泊車位,發現要倒車駛上暗斜的專用車架,但因車架狹窄,即使他有數十年駕駛經驗亦不習慣。他指,智能停車場於內地、英、美、日本及新加坡都已採用多時,現時外國大城市的智能停車場已採用電腦操控的「自動導向車」系統,司機將私家車駛於指定卡板,自動導向車便將盛載私家車的卡板運送至空置泊位,過程簡便快捷,司機亦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預約取車及查看其車輛情況,相比下本港智能停車場的自動泊車系統便「不夠智能」。

深水埗通州街與欽州街西交界的政府短期租約停車場,屬拼圖型自動泊車系統。
深水埗通州街與欽州街西交界的政府短期租約停車場,屬拼圖型自動泊車系統。

 

工程師Sean亦指,另有與「自動導向車」原理相同的「電子飛氈」,該系統採用流動機械托盤,不用在固定路軌上行走,托盤旁設感應器,於運載車輛途中可避開障礙物,將車輛安全送到目標泊車位。他稱,新加坡於10多年前已發展智能停車場,促港府急起直追。

事實上,現時本港不少屋苑和私人企業,亦已引入智能泊車系統。當中領展轄下停車場已改用車牌識別技術,當車輛駛入停車場,閘桿會自動升起,駕駛者毋須手動拍卡,減少等候時間。

需添充電裝置吸引駕駛者使用

身兼香港大學未來城市共同實驗室主任的港大地理系教授盧佩瑩亦指,現時當局3個已啟用的智能停車場只算是大型鐵架,未來籌建同類工程時應升級為「豪華版」,增加其他不同設施,如增添充電裝置,才能吸引駕駛者使用。李耀培亦指,該3個智能停車場屬試驗性質,希望可提供參考數據,優化未來興建的智能停車場。

圓筒型智能泊車系統構想圖。  運流局圖片
圓筒型智能泊車系統構想圖。 運流局圖片
智能停車場使用及興建情況
智能停車場使用及興建情況

其實在深水埗欽州街與通州街交界的智能停車場附近,當局正興建屬政府工程的全港首個地底圓筒型垂直升降智能停車場,預期2年後落成。屆時停車場地面將為休憩公園,地底則建造由升降設備運送車輛的智能泊車系統,將提供約170個地底智能泊車位。據立法會文件顯示,該地底停車場造價逾7億元,將使用多項先進電子設備,如車牌識別系統及車輛出入管制系統。Sean指,喜見該類大型智能停車場於香港建造,但促當局多加宣傳,避免使用率不高的情況再次重演。

曾於大專院校教授汽車工程的營運工程師學會副會長馮敏強則指,要即時解決鬧市泊車位不足的問題,最理想是於銅鑼灣、尖沙咀、灣仔及旺角等核心區域,建立提供大量泊車位的智能停車場。

對於當局未來可能興建更多智能停車場,以疏導泊車位不足的情況,伍俊瑜指,市建局現已展開「荃灣地區規劃研究」,認為可在屬「核心區域」的荃灣市中心以外地點,覓地建造大型智能停車場,可望將私家車引導至市中心外圍紓緩問題,司機亦可經區內行人天橋返回市中心。他亦建議,當局於遠離市中心的沙咀道球場興建地底停車場,完工後保留球場,另可利用工廈停車場高樓底的設計,設鐵架式智能泊車位,若能建造3層鐵架,可令泊車位增加2倍。

未來數年,本港將有多個智能停車場落成啟用。
未來數年,本港將有多個智能停車場落成啟用。

 

大埔區議員羅曉楓則關注,智能停車場需增設充電設施才可吸納電動車車主。據了解,現時短期租約停車場合約期只有數年,當固定合約屆滿後,當局可能會按半年續租,承辦商未必願意作出大額投資增建設備。他建議,當局延長合約期,或直接由政府建造相關充電設施,即使日後承辦商約滿離場,仍可繼續讓市民使用,亦可增加場地的吸引力。

運輸及物流局指,推廣自動泊車系統初期,市場上未有成熟及經證明穩妥、可在多層或多方向運行的自動泊車系統安裝的電動車充電設施,但留意到最近有個別拼圖型自動泊車系統,能夠安裝相關充電設施,有關部門將盡可能為新建政府停車場內安裝,而短期租約停車場的營運者可按情況加設,相關部門樂意支援。

駕駛人士希望智能停車場能提供充電設施。
駕駛人士希望智能停車場能提供充電設施。

學者倡「咪錶」增充電功能 多管齊下添設施

政府訂下目標,於2027年中前將電動車充電停車位增加至約20萬個,有大學學者建議路邊泊車「咪錶」應增加充電功能,多管齊下增加相關設施。

為追趕本港於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港府大力推動電動車,至今年8月底,全港有約10萬輛電動車,佔車輛總數10.9%,惟現時全港約有4萬多個充電設施,港大地理系教授盧佩瑩認為,新落成的智能停車場應增設充電設施,亦建議當局未來更換具充電功能的路邊泊車位「咪錶」。環保團體成員Tim認同為「咪錶」增值,因為現時全港約有1.9萬個咪錶,若在其中一半安裝充電裝置,亦可增加近萬個充電位。

早前環境局局長謝展寰曾稱,新登記電動車雖有增加,但市面仍有大量燃油車行駛,憂增加充電裝置的咪錶使用率不高。Tim稱,距當局訂下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的目標只有10年,預期未來數年新登記電動車數量有增無減,盼當局高瞻遠矚,盡快增加電動車充電設施,可望鼓勵更多車主「換車」。

記者:關英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