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印度裔商人植入新型起搏器手術間心臟穿孔終死亡 兒子質疑醫生未詳解手術風險

2024-11-13 14:22

死者兒子質疑醫生手術前未詳細解釋風險。盧江球攝
死者兒子質疑醫生手術前未詳細解釋風險。盧江球攝

88歲印度裔商人2022年基於醫生建議在養和醫院接受手術,植入新式微型心臟起搏器時出現心臟穿孔,引致心包積血,最終死亡。死因庭今召開死因研訊,死者兒子質疑負責醫生事前沒有詳細解釋手術風險、說明手術有可能造成心臟穿孔等,或交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指涉事新型起搏器風險更高。另外死者兒子手術當日獲告知死者曾腦缺氧數分鐘,9日後才得悉原來時間長達30分鐘。

死者Poomangalathu Peter Edward,1933年生於印度,1962年來港,經營出入口生意,2022年1月22日接受無電極的心臟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植入手術,翌月8日死亡,終年88歲。養和醫院及多名涉事醫生被列為利害關係方,由訟辯律師簡錦輝代表。

死者兒子稱醫生介紹其父植入新型心臟起搏器

死者兒子Edward Peter Junior供稱,死者不煙不酒不吸毒,生前患有糖尿病,在藥物控制下病情穩定,亦有定期檢查身體。Edward Peter Junior憶述死者2021年2月出現心跳慢問題,諮詢養和醫院心臟科陳良貴醫生時,對方建議植入起搏器穩定心跳,並介紹新型無電極的心臟起搏器。同年12月再度諮詢陳良貴醫生時,對方指出植入無電極的心臟起搏器手術風險非常低,惟沒有詳細解釋,而檢查後顯示死者身體大致健康,適合接受手術。

養和醫院心臟科陳良貴醫生稱,手術前不知FDA已公告新起搏器具較高風險致心臟穿孔。盧江球攝
養和醫院心臟科陳良貴醫生稱,手術前不知FDA已公告新起搏器具較高風險致心臟穿孔。盧江球攝

指醫生未詳解風險

Edward Peter Junior續指2022年1月15日死者簽署手術同意書,當時獲陳良貴醫生告知,植入新型心臟起搏器手術風險與傳統心臟起搏器手術風險無異,不會危及性命等,惟同樣未獲詳細解釋,沒有說明手術有可能造成心臟穿孔及其延伸影響,質疑陳良貴醫生沒有充分交代說明安全問題。

手術期間突發心臟穿孔

Edward Peter Junior指死者同月22日接受手術,1小時後獲知會出現緊急情況,手術過程發現死者心臟穿孔,關乎手術導管,致其一度失去意識,要接受開心手術修補穿孔,Edward Peter Junior遂口頭同意手術,為求盡快治療死者,沒有細閱相關文件便即簽署。

心臟穿孔後腦部受損無法自主呼吸

Edward Peter Junior續指死者手術後轉送深切治療部,當時獲交代手術情況,指手術期間發現死者心臟穿孔,孔洞直徑8毫米,需即時中止植入起搏器程序,先縫合孔洞。手術中協助救治的心胸肺外科孫漢治醫生亦無法解釋何以出現心臟穿孔,陳良貴醫生檢視錄影手術過程後亦如是。手術後陳良貴醫生多次向死者家屬致歉,同一時間死者每日接受腦部掃描,惟得悉死者腦部已造成嚴重且不可逆轉的損傷,無法自主呼吸,未來亦不大可能改善,測試後認為可以放棄維生儀器,最終在2月8日宣告死亡。

早知新型起搏器具高風險便不接受手術

Edward Peter Junior指手術當日獲告知,死者在手術途中曾有數分鐘腦缺氧,9日後才得悉原來腦缺氧時間長達30分鐘,質疑醫護人員進行手術時沒有一直留意腦氧量,陳良貴醫生也沒有為死者提供合理照料,其後也未獲滿意解釋。Edward Peter Junior又指事後得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就涉事新型起搏器發出公告,指其帶來更高風險,若早知如此便不會選擇接受涉案手術,陳良貴醫生並沒有充份知會死者。

醫生稱曾三度向死者解釋手術風險

陳良貴醫生作供交代自己2002年畢業於港大,自2018年起任職養和醫院,案發前一年半間已經進行過新型無電極的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約50次。陳良貴說明傳統及新型起搏器各自優劣:植入傳統起搏器形狀猶如一個盒子,需在肩下血管位置透過開放性傷口植入,電池壽命大約15年,電量耗盡後需更換電池,另外病人需避免在起搏器位置使用電話造成干擾或碰撞引致移位;新型起搏器則細如藥丸,毋需割開開放性傷口,可透過微創手術經血管完全植入心臟,電池壽命大約10年,電量耗盡後需植入新一個起搏器。

事前不知FDA發公告指新起搏器有高風險致心臟穿孔

陳良貴憶述2021年起三度會見死者,每次都解釋過手術各種風險,輔以文件說明,最終死者決定植入新型心臟起搏器。然而陳良貴坦言案發時並不知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在3個月前發出公告,指植入涉事新型起搏器有較高風險引致心臟穿孔,事發後已閱覽公告,現時會向每名相關病人解釋公告內容。陳良貴事後又追問起搏器生產商何不向其告知相關公告,對方回應指公告毋關機件故障,故不必告知醫生。

承認告知家屬死者心臟停頓近15分鐘屬犯錯

陳良貴至今無法確定心臟穿孔成因,惟相信與手術導管有關。陳日新醫生專家報告指成因或為心包膜積液,陳良貴不認同,指手術期間沒有相關跡象。陳良貴指手術期間感覺死者心臟停頓了約10至15分鐘,即時搶救,手術後便如此告知死者家屬,及後比對儀器紀錄才發現停頓了30分鐘,今坦承犯錯。

導管尺寸、操控過程或固定鈎或致心臟穿孔

Edward Peter Junior引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告指,新型起搏器或引致較嚴重後果,陳良貴解釋指說法缺乏實際數據支持故無法斷言。Edward Peter Junior引述有報道指2017年至2022年間,300宗同類型手術中有70名病人最終死亡,死亡率達三成,陳良貴反駁指一般觀點需要大量數據支持才能成立,上述說法只屬懷疑。陳良貴推斷導管尺寸較大、操控導管過程或導管上用以固定起搏器的鈎均有可能造成心臟穿孔。

案件編號:CCDI-112/2022(MC)

法庭記者:陳子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