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洩密案涉證監員工 有指拓Web3.0 金融精英大量空降 掀合規問題 證監:已採措施提高意識
2024-12-07 12:17
近期一名前證監會職員涉嫌在職時向友人洩密,因而令友人投資獲利共逾1100萬元,可謂「監守自盜」,並惹上官非。有熟悉證監會的人士透露,近年證監會聘請了很多外部金融業界人士,並非在證監「由低做起」的員工,故外界憂慮證監會的合規問題。
經理涉洩露領展供股資料
案情透露,一名證監會投資產品部時任經理涉嫌在職時分別向2名公職友人,包括一名政府律師和一名註冊護士,洩露領展房產基金(823)的供股機密資料,2名友人買賣領展的認沽期權而獲利共逾1100萬元,並各自將部分所得利潤分予該名證監會時任經理。
相關文章:證監公職人員泄露領展供股股價 投資獲利1100萬元 遭廉署落案起訴
懷疑洩密事並不止一宗,新耀萊(970)今年4月發公告指,公司收到一份懷疑由香港監管機關一名內部人士故意洩露的機密文件,有可能協助若干指稱犯罪者逃避法律責任及刑事調查。證監會確認,對該公司公告所提及的指控進行調查,並對此事非常重視,鑑於上述調查,一名個別人士已不再在證監會任職。
員工買港股需披露兼獲准
有熟悉證監會的人士表示,外界形容證監會為象牙塔,而本港大力發展第3代互聯網(Web3.0)等範疇,故近年證監會聘請了很多外部金融業界人士,並非在證監「由低做起」的員工。不過,此亦引起外界憂慮證監會的合規問題。該名人士指出,任職證監會的人士在投資港股前需要披露兼獲得批准,並只可以買賣恒生指數成分股,內部監管嚴謹,而在證監會當中,投資產品部及企業融資部接觸的資料較為敏感。
業界:科技進步易追查
事實上,內幕交易不時被揭發,但涉及證監會職員則較為罕見。有證券行職員表示,很難證明一個人涉嫌「春江鴨」,因為須要有洩露機密資料的證據,而相較小型公司,大型公司的成交額較多、有不同的衍生工具,所以「越大越易做(從內幕交易中獲利)」。另有金融從業員認為,「總有春江鴨」的情況出現,因為不少公司在公布私有化前,股價都有異動,而在科技進步下,監管機構可以「翻查邊個睇過文件,可以追蹤返(來龍去脈)」。
證監:提高文件保安等意識
《星島》向證監會查詢其前職員涉嫌在職時向友人,洩露領展供股機密資料一事。證監會表示,在發現有人涉嫌取得及不當地使用機密資料後,隨即進行內部追查,繼而展開與廉署的聯合調查。證監會已解僱該名前職員,並將事件轉介廉署跟進。證監會亦已實施一系列措施,包括重新確認文件保安分類,以及提高員工對文件保安分類和共享儲存的意識。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