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電動車技術不落後 找好定位可與大灣區合作 讓「香港製造」揚威國際

2024-12-11 05:59

■陳清泉認為,本港應找好定位,並於已形成電動車產業鏈的內地積極合作。
■陳清泉認為,本港應找好定位,並於已形成電動車產業鏈的內地積極合作。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近年大行其道,本港早年亦曾研發出名為MyCar的電動車,惟因缺乏政府和財團支援,最後相關技術及品牌售予美國,終告失敗收場。有專家認為,汽車工業附加值有限,在本港大規模量產較不切實際,但本港仍可與大灣區等地合作,發展汽車晶片、快速充電器等高附加值元件,相信汽車業界的「香港製造」仍有機會揚威國際。

當年MyCar欠投資終易手

2009年,理工大學曾推出兩人電動車MyCar,改進後最高時速達每小時80公里,並於香港、英國發售,不過後來因欠缺投資MyCar品牌和技術後來售予美國公司GreenTech Automotive,當時有指「港產電動車」終成空歡喜一場,而近年中美等國相關技術飛速發展,本港或已落後於人。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兼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有「亞洲電動車之父」之稱的陳清泉卻認為,本港有關技術並不落後。他認為本港應找好定位,並與已形成相關產業鏈的內地積極合作。他認為,本港應利用國際化環境將世界領先技術介紹給內地,再由內地將其產業化,製成品則可出口至東南亞等潛力較大市場,方能發揮最優效果。

陳清泉強調,本港土地不足,可發展對空間需要較少的汽車中的動力總成(Powertrain)、軟件等領域,以他所領導團隊一直研發的無線快速充電技術為例,他指團隊目前正與內地行業領先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合作推進該類技術商業化、利潤則分屬雙方,相信能更快將本港新能源汽車研發成果產業化。

可發展汽車高附加值元件

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曾指,已與數間公司商討,期望2至3年後可有港產電動車問世。本報曾向該局查詢進展,該局則未正面回應,僅表示過去兩年已與逾百間創科企業洽談來港發展事宜,包括黑芝麻智能、地平線、寧德時代、合眾汽車等新能源及智能汽車產業鏈的企業,相信有助推進本港新型工業化。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汽車屬重工業,因汽車工業附加值有限等因素,本港難以發展相關產業。但他認為,雖然從未有港產汽車出現,但仍可在汽車行業有所建樹,例如協助內地研發零部件、晶片等高附加值元件,或發展兩人車等特色種類汽車,相信可滿足本地相關需要之餘,也可外銷其他地方賺取利潤。

相關文章:

港自動駕駛發展不及中美 議員斥政策緩慢欠方向 倡港珠澳大橋試行

港近年攻氫能車 成本仍較高 安全備受關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