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除「政治瘤」 管治可通经脉
2021-03-15 00:00全国人大会议为改革香港选举制度定出框架,特区管治将迈进新时代。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日前在记者会上,把这重大举措比喻为「做微创手术」,确很贴切,香港政局经过多年不正常发展,已衍生出「政治肿瘤」,严重挫弱政府的管治机能,以致施政效率低降,解决民生问题乏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坏影响,中央今次果断正本清源,相信可把「瘤」切除,令特区管治重获高效运作的能量,政府解决难题将得心应手,而获益最大的,是长期饱受政治困扰的广大市民。
由二○○三年反对二十三条立法开始,反对派和激进势力愈来愈掌握一套「玩抗争」的策略,就是不断在议会内外给政府制造压力,对重大基建与民生施政,都大力唱对台、设路障,藉着永无休止的反对行动,巩固自己的票源,为赢得选举开路,而政府推行政策却因而举步维艰,民生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导致诚信与形象日益低落。这劣势又被反对派和激进势力利用来上位,结果令管治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弱化。
他们食髓知味,愈玩愈尽,不惜将攻击施政的层次提高,甚至达到挑战主权原则的红线,更藉此挑起民众与内地对立的情绪。例如反对兴建高铁站,最初是由环保问题出发,但到近年转为强烈反对「一地两检」,为此揑造虚假事实散播恐慌,以致兴建高铁站的决定一波三折,旷日持久。这情况同样出现于土地开拓、增建新市镇、引入海外医生、推动智慧城市等问题上,许多政策因此胶着,议而难决,决而难行。
这种「揽炒式」战术,在占中后变本加厉,立法会成了战场,拉布与粗暴冲击乃家常便饭,政府被困于怪圈走不出来,穷于应付政治内斗,根本无力处理经济民生事务,许多计画被逼束诸高阁,甚至胎死腹中。
扭转畸形生态 重振效率
面对来自激进阵营和利益势力的明枪暗箭,官员做事动辄得咎,为回避压力,唯有不做不错,息事宁人、结果「避难」成了官场主流文化,不少公职人员情愿故步自封,不敢硬闯创新,以致施政效率每况愈下,士气也日渐低落,部分能干官员因而萌生离心。
今次中央大刀阔斧为香港政制动大手术,将为特区政府切除上述畸形政治衍生的「肿瘤」,打通施政经脉,在新的选委会和立法会组成下,别有用心的政治干扰与阻力将会大减,政府与议会回复良性互动,各方齐心合力解决民生重大问题。随着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改变,政府管治的效率与质素可望提高,香港将进入以民生经济为本的崭新时代。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