氚或导致DNA遗传损伤

2021-04-14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日本政府决定把近一百三十万吨核废水过滤和稀释后排放入海,但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是否得到有效过滤、核废水排放如何监管等问题难以让外界放心。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氚,可能导致细胞死亡、DNA遗传损伤,这也是引发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的主要原因。

日本对此解释称,经过精密过滤程序,绝大部分放射性同位素都可以清除,只剩下氚无法清除。而在排放核污水入海前,他们会将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在缓慢地流入大海后,废水中氚的浓度还会进一步降低,不会污染海洋环境。不过,绿色和平日本办公室资深核能专家伯尼(ShaunBurnie)昨日说,东京电力公司的多核素去除设备水处理技术(ALPA)不能去除放射性氚或碳14,也不能完全去除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如锶90、碘129和钴16。这些物质会在海洋食物链中长期积累,并有可能已经通过食物链回到陆地上的人类社区。

氚是一种氢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表示只有在极大量情况下才会危害人体。它有多种实际用途,包括制造核武、医学用的生物显影剂或逃生口标志等须在黑暗中发光的物品等。日本大分大学辐射风险评估专家甲斐伦明说,控制核废水的稀释浓度与排放量很重要,「科学家普遍有共识,(核废水排放)对健康的影响很微小,但排放核废水不能说风险为零,这就是争议所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克非称,排入海洋后,核污染物单位浓度减少,但总量持续增加,依然具有较大的环境、健康风险。「在这场全球性的扩散中,人类不会在短时间内感应到微浓度核污染的即时性伤害,但后者改变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能导致生物变异。」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称,从排放之日起五十七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十年后蔓延全球海域。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永明提出解决方式,即在核电厂周边许多因辐射浓度超标且无法居住的空地上新建储存设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