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疫下本地游启示:乡郊管理需创新思维

2021-07-19 00:00

疫情下,乡郊人山人海的场面,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出现。去年共有一千二百万游客到访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而长洲等岛屿,亦成本地游胜地。

更多人享受户外活动,本属美事,但相关的意外同时大增。不负责任的郊游行为和商业活动,亦威胁自然生态,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政府从教育入手,减少市民的不当行为,固然必须。为乡郊管理引入创新思维,也是值得探讨的方向。

现时,香港设有二十四个郊野公园和二十二个特别地区,共占地四百四十三平方公里,占全港土地四成。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目前有约一百五十名人员,负责在这些地方巡逻及执法,去年共进行了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二次巡逻,较一八年及一九年分别巡逻一万五千四百五十六次及一万四千八百一十四次少。

去年根据《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规例》提出检控及发出书面警告的数字,分别为八百三十三宗及一百二十三宗。但检控个案中,乱抛垃圾的成功检控数字仅占七十七宗,与郊野不时堆积大量垃圾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审计署在一三年曾发表报告,指出负责执法和巡逻的郊野公园护理科,巡逻次数并非经常达标,部分办事处更没有为例行巡逻设定目标次数。当时渔护署解释,这是由于需不时调配人手进行特别行动,以及应付其他突发和紧急的职务。

究竟渔护署巡逻队人手是否足够,其工作效率又是否合乎期望,固然需要关注。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署方加强执法,成功检控更多违规人士,但罚则是否具阻吓力,也有待商榷。本地英文网媒Hong Kong Free Press报道,有人在芝麻湾郊游径附近非法砍伐树林,遭夷平的区域占地约一万平方米,涉及九块不相连的私人土地,当中部分土地更是位于南大屿郊野公园范围内,惟斩树者最终仅被法庭判罚款五百元。

方案一:预约、收费、限人流

要减少上述情况,政府有必要考虑大幅增加巡逻及执法人手,同时提高刑罚的阻吓力。此外,引入各种管理乡郊的措施,也值得考虑。现时不少国家及地区的自然生态景点,便透过各种方式控制人流,减低乡郊负荷,包括要求游客缴付入场费、预先登记及限制参观人数。

在美国,到访黄石国家公园的旅客,需于闸口或预先在网上购买门票。门票分为七天及年票,有关收入会投放在公园的发展。台湾的福山植物园则采取预约制,每日入园限额为五百人,假日则为六百人。

在香港,湿地公园同样要求访客购买门票才可进入,并设有限制开放时间。米埔自然保护区则必须预约或报名参加生态团才可进入。

参考上述例子,要落实预约、收费和限制人流措施,该生态区必须规划明确的界线,以便处理游客的出入登记。故若要在郊野公园实行,或需将每个郊野公园框出特定范围,形成独立园区,再设置出入闸口,用作收费及处理入场安排。每个园区可安排巡逻及执法人员,处理违规行为。当然,郊野公园本为公共设施,一旦收费,或会削弱基层使用郊野公园的机会,故如何定价、有否豁免,需谨慎考虑。

方案二:打造旅游小岛 管理权可外判?

离岛在疫情下成为市民的避难所,除了长洲、南丫岛等热门岛屿外,一些隐世小岛亦逐渐被发掘。举例,位于清水湾的绿蛋岛,以清澈的「玻璃水」闻名,吸引不少市民浮潜、划独木舟及进行其他水上活动,亦不时有私营团体举办浮潜体验团,及提供独木舟租借服务。但这类小岛一般无人管理,又没有垃圾桶等配套设施,容易造成垃圾堆积等问题。

事实上,香港除了香港岛和大屿山外,共有二百六十一个面积五百平方米或以上的岛屿,除绿蛋岛外,东龙洲、东平洲、桥咀岛等小岛都是热门的郊游地点。若每个岛屿均由政府管理,将再一次回到人手的问题。将部分小岛的管理权外判,又是否可行?

再以绿蛋岛为例,若将小岛的管理权交予非政府机构或私营机构,让他们包办岛上的一切事务,包括举办浮潜团、提供独木舟租借服务等,同时做好人流管制,例如同时承包登岛船务,需收费或预约才可登岛,以及处理垃圾,赚取的利润可重新投放在小岛的发展上,既可减省政府资源,又可减低小岛因「无王管」而被破坏的风险。当然,政府亦需要定期检视这些机构的管理表现,以免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弄巧成拙。同时也要评估收费对基层人士的影响,适时提出应对方案。

大自然的资源十分宝贵,必须好好珍惜。政府要改善乡郊管理,除了加强原有的措施,也需探讨新的管理模式,例如考虑引入收费、预约制、限额,甚至外判经营等方式,多元思考乡郊管理新出路。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