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利民生 振经济 为旧区更新注入旅游元素

2021-09-13 00:00

屯马线全线通车后,其途经的九龙城区不时游人如鲫,更多人认识到该区的文化、历史和美食。但到访的市民不难发现,九龙城满布日久失修的楼宇、衞生欠佳的横街窄巷,道路规划过时,不论作为游玩或是居住地,都略嫌不足。

九龙城的状况,是香港不少城市旧区的缩影。虽然市区重建可以促进社区更新,但如何在为生活环境、地区经济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保留地区特色,是一大难题。市区重建局近日正如火如荼地在九龙城收楼重建,该如何克服这项挑战?

九龙城区的历史充满故事,一向深具旅游发展潜力。该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南宋时期,至今仍保留不少与宋朝相关的历史建筑及景点,包括宋皇台公园和侯王庙。

九龙城区亦是多元文化熔炉,大批潮州移民和泰国族群在区内扎根,泰潮文化相互交融,创造独特魅力。区内又有牛棚艺术村,吸引艺文社群聚集。这些元素,对于一些追求深度和独特旅游体验的旅客,不无吸引力。

惟该区老化问题日益严重,连保障居民安全也有困难。区内有二千二百八十二幢楼龄逾三十年以上的楼宇,数量冠绝十八区。当中不少旧楼残破失修,例如部分单位下雨天会漏水、石屎剥落甚至墙身露出钢筋。

此外,该区城市规划也变得不合时宜。由于泊车位不足和街道狭窄,区内违例泊车问题严重,往往造成交通阻塞或意外。

若要处理上述问题,引入旅游导向的更新改划理念,或是出路。

具体而言,像九龙城般的旧区,需要重整及重新规划有关的市区范围、重建破旧失修的楼宇、保存具历史、文化和建筑学价值的楼宇、地点,以提升楼宇质素,建立更宜居社区。另外,由于这些旧区对旅客有一定吸引力,故需引入旅游导向的重建改划理念,化解旅客活动与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例如透过适当的土地运用和街道设计,规划交通、泊车和旅游配套设施,重整社区秩序。

当局同时需做好旅游管理,订立人车分流措施。九龙城区现已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直达,可预留位置较偏的公共交通交汇处,供旅游巴上落客,安排旅客步行前往区内景点,而旅游巴在繁忙时段亦不得进入市中心范围。若当局规划得宜,藉着市区更新的机会,定可在改善居民生活质素的同时,创造更理想的旅游环境。

为保留地区特色,当局可透过活化保育,将旧城老街塑造为独特地标。湾仔石水渠街蓝屋建筑群的保育经验,可堪借镜。该建筑群由三幢外墙涂上亮丽抢眼的蓝色、黄色和橙色的唐楼建筑组成,○六年由房协与市建局合作活化。

在「留屋留人」的计画理念下,蓝屋建筑群保留建筑群外貌和单位内部,并活化成集住宿、商铺、公共空间于一身的文物保育项目,旧街坊和新租户共住一堂,附近街坊可随时进入公共空间休息聊天,维系社区网络。蓝屋另设「香港故事馆」,举办展览、工作坊等多元化的社区文化活动,推广本土文化特色,吸引了不少游人到访,成为文青打卡胜地。

从蓝屋的经验可见,保育与更新本可并行不悖。个中关键,是必须尊重「有度开发,民本规划」的价值,以部分复修、部分保育、部分重建的原则,视居民生活和邻里网络为本,保留社区、街道文化特色,营造出具人情味的旅游新地标。若然原区居民的意愿不被尊重,那即使社区建设更新,他们也可能悉数迁出,令街道原有的文化特色面貌消失殆尽。

若要兼得鱼与熊掌,以旅游导向的社区更新具体规划,必须让居民在当中有充分参与和「话事权」,确保社区福祉受重视,才会水到渠成。

以发展旅游项目为例,居民应在景点规划阶段已参与其中,业界及政府需主动了解他们对发展旅游地标的愿景、想像及期望。其后,策划者需给予居民更重大和实质的职责,并共同协商制定项目的目标。例如,若开发农庄郊游,当区居民是否愿意参与设计郊游路线或活动。

旧区重建亦涉及商户、地产商、区议会等地区持份者,并要平衡社区与旅客或旅游业界之间复杂交错的利益关系,因此建立多方沟通的有效机制,在地区层面做好沟通和协调,十分重要。

本港还有不少旧区,面对旧楼失修、规划过时问题,要改善有关情况,可在市区更新过程中,引入旅游导向设计理念,这不仅可将旧区重塑为宜居社区,同时为发展旅游创造条件,吸引游客前往体验新旧交织的独特文化。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