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十问十答中国经济(一)

2021-10-26 00:00

编者按: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日前均已出炉,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与此同时,经济增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国多地限电……官方新华社记者梳理了十大社会关切、海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采访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作出回应。本报转发这篇「十问中国经济」特稿,略有删节。

(一)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走势,中国经济后劲何在?

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百分之九点八、两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五点二,第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至百分之四点九,如何看?

百分之九点八的前三季度增幅,远高于年初制定的「百分之六以上」的年度增长目标,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主要经济体增速,可谓来之不易、殊为难得。应该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持续恢复态势。

但相比今年一季度百分之十八点三、二季度百分之七点九的经济增速,三季度增速「破五」却颇受关注,甚至引发一些担忧声音。

今年走势必然「前高后低」

季度增速放缓原因何在?

基数效应是一大因素。负百分之六点八,百分之三点二,百分之四点九,百分之六点五,中国经济在去年四个季度划出的这条上扬线,预示着今年中国经济走势必然会「前高后低」,而且坡度比较陡峭。

短期性因素也带来一定冲击。下半年以来,国内疫情局部多点散发,河南、山西先后遭受暴雨洪灾,加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多重因素,经济复苏之路遭遇困难。

在调控工具充沛的情况下,经济增速再快一点非不能也——面对经济下行挑战,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采取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房地产和债务依赖等举措,释放出不走粗放增长老路、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信号。

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经济「稳」的特徵依然鲜明,并且亮点突出。「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基础大盘」依然稳固。



多重考验下要坚定发展信心,稳步恢复中更要保持清醒。

一方面要看到,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第四季度及明年初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四大宏观经济指标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凸显,CPI和PPI的「剪刀差」扩大;「三驾马车」中,制约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因素仍然比较多……

另一方面更要坚信,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较为复杂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但我们有办法、有能力稳住持续恢复态势,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目前,国际机构普遍预测中国经济今年仍能实现百分之八左右的经济增长。

(二)消费投资后劲怎样,扩内需这盘棋该如何下?

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引擎」。今年上半年,内需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八成。

消费在回暖。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十一万八千零五十七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六点四,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九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百分之四点四,比上月加快一点九个百分点,市场销售进一步加快。

全球疫情蔓延下,中国消费市场韧性更加凸显,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百分之六十四点八,比上半年提高三点一个百分点。同时,升级类消费较快增长,线上消费持续火热。

消费也呈现跌宕起伏之势。八月,受疫情多点暴发冲击,消费同比仅增长百分之二点五,增速比上月回落六个百分点,为近一年来的新低;九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叠加促消费政策和中秋消费拉动,消费进一步回暖。

投资也不乏亮点。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百分之七点三,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高于全部投资增速七点五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百分之十八点七。

但也要看到,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均较上半年有所放缓。疫情反覆对服务消费、接触性消费造成持续负面影响;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及疫情和汛情影响,投资增速放缓。

稳住并扩大内需更为关键

考虑到当前外部环境多变,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增速可能的回落,稳住并扩大内需更为关键。

未来消费走势如何?鉴于去年基数因素,今年消费增速总体将呈现「前高后低」格局,十月份乃至整个四季度消费仍将延续平稳恢复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四十四万亿元。

总体而言,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升级势头明显,消费复苏基础仍然稳健。

中国百姓的消费潜力有多大?透过这组数据可见一斑: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五十二亿元,超一亿人次观影,外媒称赞这是「疫情暴发以来荷里活电影无法比拟的惊人数字」。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之日,门票快速售罄。《华尔街日报》认为,「门票秒空」反映了中国游客巨大的消费热情。

  (三)外贸「高光时刻」能否持续,如何稳主体稳定单?

疫情冲击下,全球贸易萎缩,中国外贸却连续十六个月保持正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陆运上,有着「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四万列,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命运纽带」;海运上,前三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一百一十五点四八亿吨,同比增长百分之八点九;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二点一一亿标箱,同比增长百分之九点五。

外贸的「高光时刻」,源于中国有效防控疫情的「红利效应」,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体现、外贸韧性与实力的凸显。

汛情疫情供电紧张限约出口

亮眼数据背后,并非没有隐忧。纵观今年以来的外贸数据,从季度看,一、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从月度看,九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速较八月份回落了三点五个百分点。

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外贸基数走高等因素,今年外贸增速回落、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是大概率事件。特别是近期部分地区的汛情、疫情和电力供应紧张等情况,也对出口形成一定制约。定单高涨的背后,运力不足、运费高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有货出不去,有单没利润,成为当下不少外贸企业心头担忧。

外贸「高光时刻」能持续多久?

一方面,随著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加速,外部需求增大,将会对中国出口产生进一步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防疫物资出口量剧增等「一次性因素」也会逐步消退。正反因素相互影响,外贸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展望未来,尽管四季度进出口增速或略有回落,但我们依然有理由充满信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外贸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外贸附加值及出口产品水平不断提升,一系列稳外贸举措陆续落地,助力缓解外贸企业担忧。

根据有关部门监测,到明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重点外贸企业定单依然充足。可以预见,全年进出口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外贸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