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护大熊猫脱「濒危」

2021-12-20 00:00

■大熊猫得益国家公园的保护,悠闲地嬉戏进食。         
■大熊猫得益国家公园的保护,悠闲地嬉戏进食。         

(星岛日报报道)十二月一日,在大熊猫的家乡四川,一只憨态可掬的巨型熊猫雕塑出现在成都一商业区,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拍照。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让大熊猫保护进入新纪元。国家公园试点四年,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特约记者  锺鑫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由四川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秦岭片区和甘肃白水江片区组成,规划面积二点二万平方公里,一千三百四十只大熊猫生活在这里。
川甘陕设园2.2万平方公里

由于自然繁殖能力低、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大熊猫曾经长时间被列为高度濒危物种。从二○一七年进行试点,到如今正式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从机构设置、政策机制到硬体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升级。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人工繁育研究、野化放归实验等措施,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实现了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恢复和壮大。

目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达一千八百多只,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野外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降级,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升级的直观证明。

长期以来,大熊猫栖息地存在碎片化、孤岛化的问题。熊猫种群之间得不到交流,影响种群的繁衍和质量。大熊猫国家公园则是打通局域限制的重要一步。

大熊猫国家公园落地后,大熊猫不同种群之间将能够实现「串门」、「联姻」,不再受地域性质的隔绝。目前公园内有十三个相对独立的局域种群,通过建设黄土梁、小河和土地岭生态廊道后,实现了廊道之间大熊猫的交流,丰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增加种群的稳定性。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负责人陈宗迁介绍,国家公园整合了六十九个各类自然保护地,新划进了百分之二十左右保护地之间的连接地带,解决了原来各个保护地之间互不联通、保护空缺的问题。

成都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资源的大型城市。在位于成都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新生、幼年、成年、壮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熊猫被照顾得舒舒服服。这里同时也是大熊猫科普和研究基地,游客在熊猫基地了解熊猫的习性,科研人员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大熊猫的生命密码和保护策略。
探索保护和科教新模式

四川省《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二○二五年,四川幼儿园、中小学自然教育参与度达九成,自然教育市民认知度达到八成。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当地民众参与到自然教育中,大熊猫国家公园成为自然教育的首选地。曾多次带孩子进入唐家河自然教育基地的曹女士告诉记者:「基地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孩子们了解熊猫,亲近自然,实现了大熊猫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非常好的一种模式。」

随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其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国家公园成为各类保护地中级别最高、管理强度最高的保护区。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伞护」效应,协同保护其他八千多种伴生动植物,自然生态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