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吸取疫情教训 提升管治效能(之一)

2022-03-29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第五波疫情近日有所缓和,单日确诊人数下降至少于一万宗,但死亡数字仍然高企,累计夺走了逾七千市民性命,是当年沙士疫情的二十多倍。总感染人数突破一百一十万,即平均每七名港人便有一人中招,而且不少人认为有关数字仍属低估。

偏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有指是与香港人烟稠密、人口老化、楼宇失修、医护人手不足,以及部分市民「疫苗犹豫」有关。但亦有不少市民认为,特区政府的整体表现欠佳、防疫政策欠妥、支援措施欠准绳等,也是导致疫情恶化的原因之一。现在并非向个别部门或官员问责的时候,但笔者希望根据个人观察,点出政府在今次世纪疫症中暴露的几个主要管治短板,希望当局能总结抗疫经验,吸取疫情教训,从而通过改革,提升特区的管治效能,有利香港未来的发展。
大局思维 应变敢担当

一、应变能力:政府经常强调现有的管治架构、分工和法规「行之有效」,事实上,香港的公务员及主要官员,一般对各自负责的政策措施都驾轻就熟,能够有效执行。但对于新情况、新要求,包括黑暴风波、新冠疫情等跨范畴突发事件,部分部门与官员缺乏快速应变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出现部门欠缺沟通、协调和互助,处事后知后觉、闭门造车等情况,导致一些政策措施刚出台已「离地」及过时,最后只好朝令夕改。

二、有权有责:政府应变能力欠佳,除了因为法规程序僵化、跨局跨部门协助困难之外,部分官员「有权不用」亦是原因之一。遇上难题鲜有主动筹谋或运用酌情权解决,惯性将决策和责任层层往上推,上至局长、司长,甚至特首才能下决定,自然又慢又迟。部分人更抗拒承担原有职责以外的新挑战和任务,予人遇难避事、欠缺担当的感觉。有关情况除了涉及处事心态和文化,制度上的改变、赏罚分明是必要的。

三、大局思维:不少人士均认为,上述问题源于公务员「少做少错、唔做唔错」的官僚文化,做得好未必有奖励,甚至反而令自己工作量增加。但市民不但期望个别官员表现良好,更希望整个政府都做得好,能够有效为市民解决问题,改善民生。官员要有大局思维,目标为本,只懂按本子办事、做好份内工作并不足够,其他同事、部门做得不好,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有解决,政府整体民望将会受损。市民眼中只有「一个政府」,不会细分不同局与部门,团队精神必须加强。
及早谋对策 动员不犹豫

四、预视能力:有承担和远见的官员,理应对各类社会问题及危机、不同政策措施的成效和副作用等,具备一定的预视能力,并及早筹谋应对方案,或至少应主动提示上级以至各部门做好准备。不能等到问题出现、危机爆发才去「补镬」,等到政策碰壁、天怒人怨时才急转弯或煞停。更甚是明明预视到问题将出现,但却心存侥幸,希望引爆时不是自己负责解决,这些都并非「有为」官员的心态。

五、动员能力:香港对全民检测犹豫不决、中央供港及各界人士捐赠的大量抗疫物资,迟迟未能分发到有需要市民手中,原因之一是政府未能适时善用、统筹及动员各方力量。当中包括不同职系和职级的公务员,各个有心、有力的工商企业、地区组织、慈善及义工团体等。相关主事官员往往并非没有权力作出动员,估计只是未能积极、主动地行使。再加上黑暴造成的社会分化和不信任,令情况雪上加霜。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