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充当国家改革开放信息窗口

2022-04-25 00:00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长期受到西方封锁,香港成为内地一个重要的信息窗口,这一功能在一九七八年国家改革开放后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改革开放后,随着外资进入,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内地政府官员、工商企业以及专家学者与国际的往来和交流日益频繁,很需要各类国际财经资讯,及时了解、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以研究及制定有利政策,把握发展机遇和方向。但改革开放初期,内地信息管道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各方面对国际资讯的巨大需求。香港信息畅通发达,中英文双语并用,是亚太区内主要的国际资讯中心,很快成为内地、特别是毗邻珠三角地区获取国际财经信息最为便捷的管道。
驻港中资机构在利用香港信息资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九八○年六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率先在香港注册成立粤海企业集团,随后内地各省市政府纷纷来港设立经贸办事处。这类被俗称「窗口公司」的企业除了处理所属地方政府的进出口贸易、招商引资、筹集境外资金外,普遍还有一个向所属政府提供国际资讯的功能。
「四流」互动影响广泛
有见于内地对资讯的巨大需求,一九八六年二月,当时的中央驻港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在港设立了「香港东南经济资讯中心」。该中心从内地高等院校直接招聘了一批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年轻学者来港工作,充分利用香港信息发达的条件,发表了大量有深度广度、对政府决策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香港中银集团也于一九八三年一月成立经济研究部,主要从香港当地招聘人才,建成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中银经济研究部撰写和出版了大量财经报告提供给内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参考,在国家对外经济发展和香港平稳回归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研方面,还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下午,笔者在香港与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萧灼基交谈时,萧教授提到:「我常跑香港一个主要原因是了解资讯,有些问题搞不清楚时到香港住几天便很快弄清楚。」萧教授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常到香港调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香港畅通的资讯对内地科研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此外,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也是一扇最早敞开的大门,出钱出力接待内地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前来访问交流、拓宽研究视野的一个主要平台。
香港信息发达的优势也在粤港紧密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鉴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笔者于二○○一年二月撰写了一篇《粤港两地进行经济整合的战略思考》研究报告,发表于所服务的机构香港中银集团出版的《中银经济月刊》。报告指出粤港生产要素不能双向自由流动,影响了企业充分利用两地优势发展壮大,需要以促进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推动两地经济双向自由往来。文章提出的「四流」建议在社会引起了一定反响。随后时任深圳市长于幼军提出密切深港合作首先要促进两地人流、物流、车流、资讯流、资金流的畅达和便捷。于市长的建议增加了资讯流。二○○三年张德江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后,随即提出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尤其需要解决人流、物流、资金流、资讯流等资源流动窒碍的问题。张书记提出的「四流」,没有车流,有信息流。这些细节反映了当时广东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香港信息发达的功能。
如今,内地已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普及之后,内地取得国际信息的管道已很发达和多元化,香港作为内地信息窗口已不再具有当年的功能。回首往事,这段历史并不遥远,令人有国家发展一日千里的感慨和欣慰!
谢国梁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
金融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
《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审稿专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