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绿色建筑为城市降温

2022-08-01 00:00

香港的气温持续上升,二○二一年为本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年热夜有六十一天,酷热天气则有五十四天,两者都打破了二○二○年创下的纪录。天文台在今年四月便发出酷热警告,成为香港历来最早首次发出酷热警告的一年,同样地,欧洲热浪正在持续,相信香港也不能幸免。

本港天气愈来愈热,再加上人口密度高,高楼大厦林立,置身街头感到分外辛苦。中文大学建筑学系教授吴恩融指出,这是因为密集的建筑物会形成一道道巨型挡风墙,加上街道狭窄等原因,阻挡地区的通风廊,减低风速,影响风向流通,令热气结聚,难以吹散。他早前就透过气候数据,模拟本港不同地区的通风情况,指出旺角、铜锣湾、观塘及荃湾等闹市是无风重灾区,温度较其他地区高出摄氏三至四度。

酷热天气使人浑身是汗,容易令人心烦气躁,甚而情绪失控。外地如英国、墨西哥、南非、希腊、美国、芬兰等地都有研究数字显示暴力犯罪与热浪之间的关联。高温同时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长期暴露于酷热和潮湿的环境下,如没有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就有机会触发如热痉挛、热衰竭、中暑等疾病,当中如中暑未有及时医治,更有机会导致细胞坏死、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有本地专家指出中暑的死亡率可超过一成。二○二○年八月,日本遭逢接连的酷热天气,该月单是东京都便有多达一百八十七人死于中暑,属当地前所未见的情况。

为了解暑,不少人会选择留守在阴凉的环境,特别是室内冷气场地。然而,冷气需求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随之增多,这样恶性循环下,不但令地区的热气上升,还会加剧气候暖化,令环境和生态持续失衡,造成更多如热浪和台风的极端天气。

去年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战胜高温:城市可持续降温手册》(下称《手册》),指城市因为热岛效应的影响而迅速变暖,各地应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降低城市温度。《手册》提及城市降温的策略,包括在城市的范围内减少热量、减少建筑物的制冷需求,以及有效令建筑物制冷等,并同时举出全球成功例子,显示如何透过绿色建设令城市降温,值得我们取经。
「节能绿建」的减碳策略

如哥伦比亚麦德林从二○一六年到二○一九年共建了三十六条绿色走廊、十八条主要道路和十八条水路,占地超过三十六公顷,有调查显示,这个绿色走廊所在地的气温已下降了摄氏四度;加拿大多伦多实施了世界上最大的湖水源冷却系统,并促进再生能源的生产;中国广州市政府在珠江新城开发核心区采用区域集中供冷,使该区域局部环境温度比使用分散式冷却系统降低了摄氏二至三度。

为应对气候变化,香港已定下减排放的目标,力争在二○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从二○○五年的水平减半,其中有提及「节能绿建」的减碳策略。绿色建筑已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大方向,而香港也陆续出现了不少绿建环评的新建筑,如建造业议会辖下的零碳天地便全面实践环保概念,该地除种植超过百种植物,还采用创新的「层格」种植方式铺设大片草坪,最底层设有排水系统和储水植物盆,有助减少灌溉次数,而中间安装复合过滤网,防止水分淤塞,令小草愈长愈茂盛,形成可持续、节能和节约用水的绿化生态系统。

绿色建筑可令城市降温,缓和气候变化,同时可为市民带来舒适宜居的环境。零碳天地是很好的示范,我期望香港有更多绿色建设,加快城市可持续降温的步伐,令香港成为世界宜居城市的典范。
邓淑明博士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社会科学学院地理系及建筑学院客席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