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推动公屋重建 增加房屋供应

2022-11-28 00:00

安居难是香港的头号民生难题,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报告》中强调,解决「住」的问题,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我们乐见特区政府接纳建议,从多方面增加土地供应,除了设立专责的督导委员会和谘询委员会统筹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全速造地建屋,提高住宅和商业用地地积比,并通过新一轮「绿化地带」研究和《农业优先区顾问研究》释放可发展土地。我曾多番呼吁当局完善整体规划,加快拆墙松绑,欢迎政府精简法定和行政程序,加快审批建筑图则,大幅压缩造地时间。同时,政府亦接纳意见,推出「简约公屋」,并把未来五年公营房屋总供应量较上一个五年期大幅增加五成,目标将现时约六年的轮候时间「封顶」,在四年内降至约四年半,为居住在劏房等不适切居所的公屋申请者带来曙光。

老旧屋邨重建潜力巨大

然而,我们既要解决劏房问题,同时也应正视不少老旧公共屋邨已经十分残破,居民面对另一种安居难的问题。经民联在二○一九年九月曾提出《推动公屋重建研究报告》,建议当局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计画,启动未有重建计画的十七条旧屋邨的重建研究,并尽用六点五倍地积比率重建,做到地尽其用。重建老旧屋邨不但可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单位数量将有可观增长,能够有效缩短公屋轮候时间。

今年九月,经民联又撰写《善用土地 加快建屋》研究报告,连同《施政报告》建议书,提出八大专项建议,促请政府多管齐下全力拓地,同时善用土地资源,并强调政府应改变保守态度,推出大型公屋重建计画,作为公屋供应主要来源之一。就已经检视但未有重建计画的十七条屋邨,以及另外七条最早在一九八○年前落成的屋邨而言,重建潜力十分巨大。

关于公屋重建,在十一月七日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的政策简报会上,房屋局局长表示,当局会在目前正进行及规划中的十个重建项目以外,再选出多一个公共屋邨展开重建研究。我认为,当局应该更加进取。只多一个,其实是太少了。

事实上,不少旧屋邨内的校舍空置多年,而邨内某些足球场等康乐设施的使用率亦偏低,建议当局充分利用这些土地,先兴建一两座以迁移部分居民,再拆卸他们的旧居所重建,重建后再安置部分的居民,以「蚂蚁搬家」模式推进重建。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分期推进,让重建有序进行;亦有助落实原区安置居民,争取到更多人支持重建。这些旧屋邨都在交通方便的地区,重建后增加大量单位,一定大受轮候公屋的市民欢迎。

要有效推动老旧公共屋邨重建,当局既要有积极的取态,也要有妥善的规划,也应支持房委会和房协等机构加强协作,整合资源和置换土地,共同推动重建。此外,应推广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务求提速建屋,长远增加公屋单位供应。
卢伟国博士
立法会议员(工程界)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