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保障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

2023-05-16 00:00

3年疫情严重打击经济表现,加上防疫抗疫动用了庞大开支,特区政府在最近3个财政年度,两度录得赤字。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备受关注,特别是接下来将有多项重大基建投资项目,政府应如何藉基建促进经济活力的同时,保持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

基建发展既可增加土地价值,增强经济动能,更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长远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及财政收入,是香港长远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投资。至于大众关心的资金安排,其实除了动用财政储备外,还有很多可行的选项。正如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日前表示,当局会以开放态度考虑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以及「三铁三路」等大型基建项目的不同财务安排,包括公私营合作等。
基建融资多元选项

事实上,像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这些庞大的造地项目,以公私营合作发展是有其可取之处,既能借助私营企业提升整个项目的效率,亦可分担部分工程成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香港过往亦有不少成功的公私营合作发展基建项目例子,像当年沙田新市镇,政府主动邀请私人发展商投标进行填海工程,完成后70%土地归还政府发展公屋及社区设施,馀下30%则用作私人住宅发展,即后来落成的沙田第一城。

目前,政府计画未来5年每年发债650亿元,包括新设基础建设债券,作为管理现金流的工具。以往政府亦曾为「五隧一桥」发行60亿元的债券,由相关的隧桥费收入支持,有关债券广受机构和零售投资者欢迎。发债能够避免政府一次过消耗大量储备,但同时可解决现金流问题,更可让市民对香港长远经济发展有更大的参与感。

关注大型基建对政府财政构成的压力之馀,亦要提防公共财政出现结构性赤字的可能性。目前,香港的赤字问题毋须过分担心。随经济快速复苏,政府财政收入亦会有较大幅度改善,加上应对疫情逆周期财政措施将会退场,公共财政不难返回收支平衡。然而,香港人口愈趋老化,医疗和福利等恒常开支持续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要跟得上开支的增幅,以免入不敷支成为常态。

因此,无论从公共财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香港必须持续强化基建投资、吸引人才填补劳动力空缺,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等机遇,拓展多元产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以支持长远发展。
李民斌
全国政协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