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分裂国家罪改判囚5年 理大生终极上诉押后裁决

2023-08-10 00:00

吕世瑜上诉指,刑期分级制应是一个量刑,而非「一刀切」。
吕世瑜上诉指,刑期分级制应是一个量刑,而非「一刀切」。

(星岛日报报道)26岁理大男生吕世瑜去年承认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他原被判监3年8个月,惟控方引例指案件属「情节严重」,须判囚最少5年,法官胡雅文遂改判监5年。吕昨上诉至终审法院,就《香港国安法》第21及33条,争议刑期分级机制,质疑「情节严重」案件不能因被告认罪或求情而减刑至监禁5年以下,对被告不公;律政司一方则指,严重罪行如谋杀罪亦有特定刑期,不论情节一律判处终身监禁。终院5位法官押后颁布书面判词。据悉,吕原定明年1月出狱,如上诉得直,相信可即时获释。
26岁上诉人吕世瑜由资深大律师彭耀鸿代表,律政司由副刑事检控专员周天行代表。

吕提出的两个法律议题为:《国安法》第21条中关于罪行属情节严重者的判刑条文,即「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该如何恰当诠释?特别是「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是否属强制性?;《国安法》第33条指明的3项减刑条件是否已「尽列无遗」?法庭可否基于其他求情理由而减刑至五年以下?
指量刑应有「光谱」非一刀切

彭提到吕世瑜及早认罪、有悔意、积极参与义工服务等,如果另一同罪罪犯的案件同为「情节严重」,但没有悔意又案底累累,却获得同样判刑,判刑便属不一致及不公,刑期分级制应是一个量刑「光谱(continuum)」,而非「一刀切」。

彭又指《香港国安法》分级处罚机制前后矛盾,如被告认罪及求情后不可获得较低刑罚,对被告构成不公平;原审法官考虑吕的求情因素,强调低量刑起点以向公众发出讯息,认罪及求情可获较低刑罚。

常任法官李义问到,彭会如何诠释条例所指情节严重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彭认同「不少于5年」是指判囚至少5年,但香港量刑原则一直都会考虑被告认罪及求情因素,虽然《香港国安法》第33条只提出3种情形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包括自动放弃犯罪、自动投案、提供重要破案线索或揭发他人罪行,但被告认罪及求情因素亦理应可减轻处罚。

周则回应,《香港国安法》条例的用字已反映属强制性,另举例指严重罪行如谋杀罪亦有特定刑期,不论情节一律判处终身监禁,故《香港国安法》亦可合理地为「情节严重」罪行订下刑期下限。

首席法官张举能提出,判刑时考虑求情因素是比重问题,惟上诉庭指「并非所有求情因素都适用」,说法是否过于极端(putting the matter too high)。

周回应指,根据《国安法》第33条,法庭减刑时只可考虑条文中的3种情况;如打算从轻处罚,则可考虑普通法下一般适用的求情因素。案件编号:FACC 7/2023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