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找准定位重塑魅力

2023-08-22 00:00

恢复全面通关以来,虽然访港旅客人数不断增加,但旅客的消费模式却出现了较大转变,过往以购物为主要目的比例大幅减少。业界反映目前即日来回的访港旅客较多,「过夜客」则较少,或会影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昔日繁华的香港夜市亦受三年疫情重创而变得沉寂,加上对旅客的吸引力大减,进一步影响消费意欲。

有业界建议重振夜市经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亦表示政府短期内会与业界合力把香港的夜市搞活搞旺,增加复苏动力。诚然,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社会各界更应集思广益,齐心合力提升香港的国际魅力。

回想2002年,香港为了振兴本土经济、促进就业,一度在上环重推「大笪地」夜市,结果昙花一现,只维持了一年。为免重蹈覆辙,新的夜市必须找准定位,突破传统模式,平衡城市管理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并要客观评估其对传统食肆可能带来的影响。
夜市应具备本土特色

夜市是城市活力的表现,亦是展现地道文化的窗口,成为夜市能吸引旅客的原因。世界上成功的夜市,如台湾、韩国和泰国等地,大多以本土特色而见称。夜市若要成功,必先吸引本地人参与,才能有机地发展起来,继而吸引旅客。然而,近年香港市民似乎减少了夜间外出消费等活动,原因众多,既有疫后生活习惯改变,也有可能与夜市沉闷和欠缺活力,提不起消费意欲有关。

事实上,港人的消费力不容置疑,观乎复常后便有大批港人北上消费。根据入境处资料,单计陆路及港口,刚过去的7月就有超过468万人次北上,平均每日约15万人,周六更是港人北上的高峰期,单日出境人次近30万。当中,深圳是港人消费的热点,原因除了距离近、地方大、性价比高之外,就是吃喝玩乐等服务业均创新多样,选择丰富。

因此,要打造具吸引力的夜市,既可借助年轻人的创意,提供更多样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亦可参考近年内地蓬勃发展夜市的经验。内地的夜市如今已不止于吃喝,还包括了阅读学习、文创艺术和体育健身等多种形态,年轻摊主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为夜市增添了青春活力,更可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透过以优惠价向年轻人出租铺位或摊档,鼓励他们发挥创意,为夜市开拓新的玩意吸引人流,既可丰富市民生活的色彩,亦可展现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活力,重塑香港的国际魅力。
李民斌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