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大手术改善的士服务 各方不容有失

2024-08-01 00:00

政府为改善的士服务质素,决定引入崭新的士车队制度,收到15份申请,经筛选后终批出5个牌照,合共提供逾3,500辆的士,占全港的士总数约20%。当局重手改善的士服务,的士业界亦不惜重本投资,反映双方明白到市民对改革寄望甚殷,希望尽快做出成果,让市民感受到新气象。
争取时间落实车队并检视成效

的士车队牌照申请结果,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的士车队模式属于先行先试,理应审慎推行,但当局却一下子批出5个牌照,而所涉及的士数目占整体的士总数约20%,却绝非小数目。第二,成立车队门槛相当高,按牌照规定,中标车队须在一年内投入服务,所提供的3,500辆的士中,40%是新车,其馀车龄均少于3年,亦会提供豪华及轮椅的士,当中25%是电动的士,须提供网约渠道、电子支付方式和投诉司机服务机制,涉及巨额投资,的士业界在经营不明朗下,仍愿意斥巨资争夺为期5年的经营牌照。

本港的士服务质素差,司机兜路、滥收车资、拒载、不礼貌、车厢残旧的投诉屡见不鲜,可是的士牌属于「买断」,政府只可规管的士加价幅度,却无法以服务质素为由收回的士牌,以致服务每况愈下,故当Uber出现时,市民宁愿多付车资,也选搭服务质素较佳的网约车,对的士构成不公平竞争,导致其生意大减。然而,的士投资者真金白银买入的士牌照营运,然后买的士,每年要支付车辆牌费、保险费和维修费,当中部分成本入了政府口袋,当局让的士投资者有合理回报是应有之义。

因此,当局在处理网约车问题时一直采取拖字诀,即使早前完成规管网约车调研,在最关键的问题上「留白」,并以乘客需求调查为由,推迟一年才决定规管细节,好让的士车队有充裕时间落实,再因应成效决定如何规管网约车平台。这反映当局对的士车队寄以厚望,希望让市民感受到车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对的士形象有所改观,让的士有继续营运空间,待决定让网约车平台合法化时,让两者并存作良性竞争。

至于的士业界在的士牌价下跌,仍不惜投资3亿元建立的士车队,因明白到网约车是大势所趋,政府让网约车平台合法化是迟早问题,若业界只是一味埋怨网约车抢生意,于事无补,倒不如趁早拥抱科技,仿效网约车的长处,提升竞争力。取得的士车队牌照后,便可透过网约与乘客自定车费,收取比咪表收费较高的车资,跟网约车做法看齐,增加收入。

此外,的士车队提升车辆和司机质素,大部分用新车,车厢装有摄录机、全球定位系统、行车纪录仪和司机监察系统,再加上司机受公司管理,让乘客在乘搭车队时有崭新体验。乘客又可以透过手机程式给司机评分,并根据司机良好驾驶表现建立「最喜爱司机」名单,以便日后优先网约这些司机,从而为车队建立忠诚顾客。这解释为何有15家营运公司申请的士车队排照,无非是争饮头啖汤,有中标的士车队表明最快9月让豪华的士投入服务,希望通过提供舒适、可靠、安全服务,留住乘客。

尽管有部分的士车行积极申请的士车队牌照,但有部分人仍观望车队对的士牌价会造成甚么影响。若车队提供优质服务,有望吸引更多人乘搭,水涨船高,牌价也会随生意增加而回升。问题是投资金额大,5年经营期能否回本仍是未知之数,令部分车行犹豫。
做好营运配套争取多赢局面

对政府和的士业界来说,落实的士车队是不用有失。由于车队会有25%是电动的士,的士是搵食车,当局须做好配套工作,包括提供足够快速充电装置、购置新电动车时获得资助等。若车队表现理想,相信会吸引其他车行愿意加入扩大规模,政府亦应适时考虑增加车队数目,从而加快改变的士业生态;但若成效不似预期,当局可能考虑发牌予更多网约车平台。

市民期待的士车队能为业界生态带来改革,不但让乘客在点对点出行时有更多便利选择,还为的士和网约车带来双赢。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