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诱因 扭转年轻人轮候公屋心态

2024-08-06 00:00

近年公屋申请者高学历、年轻化现象日趋严重,引起社会关注,官员多次公开呼吁年轻人切勿为了申请公屋而躺平,扭曲人生,应为追求梦想而拼搏。当局除了向青年灌输正确人生观外,更应正视青年置业难问题,尽快推出可行解决方案,让其有上流机会。

目前有逾22万公屋申请,当中9.2万宗为配额及计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据房署早前公布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申请公屋蔚然成风,30岁以下非长者一人申请有逾3.8万宗,52%拥有大专或以上学历,比起十年前有33%大专学历申请者明显大幅攀升;同时近70%新登记是以学生身份申请。
为公屋躺平减薪想法要不得

申请公屋有入息和资产限制,可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满18岁便申请,以为越早申请便可越早上楼,而高学历人士更不惜为了公屋而躺平减薪。出现这种向下流动的怪现象,与本港楼价过往持续飙升,但薪金升幅却远远追不上楼价有关。即使楼价近3年由历史高位下跌逾24%,但本港仍连续14年是全球最难负担地区,要不吃不喝16.7年才能买得起楼。面对楼价高不可攀,一些年轻人认为怎样努力也无法上车,与其一辈子为供楼营营役役,倒不如享受当下人生,将钱花在吃喝旅游上,并索性选择低薪工作,甚或长期打散工,以便符合申请公屋资格,待获编配公屋便可改变贫穷的宿命。

青年为了公屋而甘愿向下流动,令人深感唏嘘。公屋政策原意是为社会最低收入一群提供住屋安全网,不应用作解决高学历青年买楼难问题的出路,加上青年可塑性大,未来发展潜能和机遇大,不应为了刻意轮候公屋而放弃追寻梦想,消极平淡过活。

青年出现「得公屋得天下」的想法,归根究柢是公营房屋资源分配不均,公屋与资助出售房屋兴建比例为7:3,即政府一直将资源集中在兴建公屋,只有少数资源投放在居屋上。居屋搅珠讲求是运气,获幸运之神眷顾的人士,可以申请一次便中签,但有的申请多次却仍不中签。因此,当局有必要将公屋与居屋兴建比例调整至5:5,令到每年推售的居屋数目大增,增加年轻人置业机率;同时调整居屋抽签制度,对多次申请而未成功的申请者获发额外抽签机会,增加其中签机率。

然而,要短期调整公屋和居屋兴建比率有一定难度,因政府即使已觅得的土地足以在未来十年兴建30.8万伙公营房屋,但平整工程需时,令供应呈头轻尾重现象,最快也要在2029年之后才能落实。尽管如此,当局也要尽早探讨调整公营房屋比例可行性,以及研究其他可行措施。

从房屋署署长罗淑佩早前表示会积极考虑措施,协助青年安居置业,可窥探到当局正筹谋一些新举措。早前有议员建议推行「青年未来置业储蓄计划」,容许青年可为长远购买居屋而开始储蓄首期,罗淑佩认为有关意见值得进一步探讨,但毕竟居屋申请设有入息和资产上限,青年储蓄首期也应计算在资产之内,假如豁免这笔储蓄,牵涉很多问题,需要事前理顺。
改善经济为青年缔追梦机会

此外,当局也要加强宣传,纠正青年以为越早申请越大机会获派公屋的谬误。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最年轻获编配公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平均年龄为47岁至52岁,换言之若年轻人18岁申请,至少也要等29年后才能上楼,让青年知道此路行不通,不要为公屋而蹉跎岁月,埋没自己的潜能。

要让青年敢于追梦,发挥潜能,当局除了加大力度发展经济,让产业升级转型,房委会日前推出「共筑‧创业家」计划,在旗下商场拨出铺位,供青年尝试免租创业7个月,参加者获利后须分出20%利润予房委会,希望藉此鼓励青年实践创业梦,为实现自己梦想、向上流动而打拼,不再躺平。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