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虚假学历 巩固核心价值
2024-10-21 00:00本报早前发表题为《国际教育枢纽 不应只看排名》的社论,强调香港绝对有条件成为超英赶美的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关键是政府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和提供更多政策支援,各大学亦需加强协作,避免恶性竞争。上周发表的2024年《施政报告》,采纳了我们的多项建议,包括争取举办国际教育会及展览、推动本港专上院校提升与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以及透过奖学金等吸引更多境外、尤其是东盟及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来港升学,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酒店商厦变身宿舍 多赢方案
报告的另一重要建议,是通过发展局推出先导计划,在规划、地政、建筑图则审批方面拆墙松绑,鼓励市场以自资和私营方式,改装酒店和其他商厦以增加学生宿舍供应。如本报之前所述,有关做法除了有助降低留学成本,吸引更多海内外优质学生来港,也能增加本地学生入住宿舍的机会,同时对低迷的非住宅物业市道提供支持,是一个多赢方案。
对于本报促请当局加紧打击境外、尤其是内地来港学生的假学历和「黑中介」问题,《施政报告》虽未有直接提及,但实际上可见到相关院校、部门和执法机关,已开始正视问题和加大力度处理。日前就有一名24岁内地女子,因为向港大讹称于美国知名大学毕业,以假学历报读港大金融硕士课程,最终因为取得入境签证而作出虚假陈述罪名,被裁判法院判监17个星期以及在刑满后即时遣返内地。
正如被告求情时指出,她本来拥有良好家庭背景,在内地以至其他地方都可以生活无忧,但因为今次事件而留有涉及不诚实罪行的案底,将来难以到海外升学发展,前途大受影响。曾任入境处处长的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更表示,被揭曾经使用假学历、假资历来港的人士,很可能会因有不良纪录而未来也被拒入境,相信今次案件及判刑应能起到一定阻吓作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有本地大学高层坦言,内地有超过3000间高等院校,水平较高的「211大学」也有过百间,海外知名院校更是不计其数,不少假学历的仿真度极高,甚或以假学历来港的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差,大学未必有能力、资源一一辨认。此外,因应地缘政治问题,香港未来将加强吸纳来自东盟、中东,以至中亚、非洲等与中国友好的国家的学生,有关地区的大学和资历的国际认受性,普遍低美西方的学府,再加上言语问题,都增加了本港大学打假的难度。
宜建联通内地海外认证机制
事实上,假学历、假资历问题不仅发生在大专学界,也不是只涉及内地人。香港近年大力招商引才,新推出的「高才通」及其他输入人才计划,也不时被揭有假学历、假专业、假地址、假受雇,以至假「皇亲国戚」问题,涉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黑中介」。有关情况不但令相关雇主及企业受损,更甚是会动摇香港赖以成功的法治、廉洁、公平、诚信等核心价值,影响可以相当深远。
故此,教育局、劳福局、入境处、警方、廉署,以至整个特区政府和大专学界,都应将打假工作提升至更高优次和层次;包括建立联通各本地院校与内地、以至海外相关部门的学历认证机制,通过共用资源与资料来增强效力;对违法者绝不手软,加强检控;将成功定罪案例广作宣传,以警效尤;以及加强跨境、跨国合作,从源头打击「黑中介」!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