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13套教养短片 家长速学亲职技巧
2020-05-29 12:10
新冠肺炎疫情下,网上学习愈来愈普遍,说的不止是中、小学生,连家长亦可通过网上短片,学习教养之道。Elsie最近看了由香港教育大学与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合作的「Take a SIP」家长教育计画内,一出名为《仲玩手机?》的短片,由教大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联席总监林俊彬(Ian),及幼儿教育学系副系主任刘怡虹(Eva)做主持,以实验方式,让家长明白每日花二十至三十分钟专注陪伴孩子,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行为表现。
实证基础累积知识实践
片中先讲述一对父母跟儿子玩游戏,在Ian和Eva的安排下,该对父母的手机轮流响,并要他们立即回覆讯息,过程让儿子感到非常没趣,被冷落的神情和举动,旁人看着也不忍。其后,Ian和Eva再安排家长放下手机,让三人全程投入玩游戏,结果孩子得以重现笑脸,短短五分钟内容,已反映优质亲子时间的重要。
Elsie日前跟Ian和Eva倾过,知道「Take a SIP」计画,除了包括十三集教养短片外,还会出版《父母童行:75个实证为本的家教贴士》新书,及举行网上讲座等,以不同方式,推动家长教育。Ian表示,「Take a SIP」计画的出现,源于现时资讯太丰富,有关亲子教养的资讯,可从书籍、网上平台,甚至通讯软件中获得,但家长却未必懂得分辨真假,因此想通过简单轻松的手法,把有科学根据的亲职技巧,与家长分享。短片将会每两星期播出一集,预计十月播完。
在英语世界中,「Take a SIP」的意思是指「呷一小口」,类似广东话「饮啖茶」的意思,不过用在是次的家长计画中,SIP却是指ScienceInformedParenting,即是有实证基础的教育方法。Eva解释,拍短片的目的,是不想一次过教家长太多技巧,而是逐少去讲,让家长慢慢累积知识和实践。「这也是个小技巧,毋须具备甚么教育程度或背景的家长才可做到。」
教养短片的对象,主要为子女十岁以下的家长,主题分为三大范畴,包括建立亲子关系、处理负面行为及鼓励正面行为,例如《仲玩手机?》就是属于建立亲子关系范畴;第二集的《「指点」迷津》就是处理负面行为。Ian说有些小朋友被指顽皮,其实可能只是不明白家长的说话。
三大范畴拆解亲子相处
「举例有个家长叫小朋友『坐好些』,而小朋友可能已『坐好』,不明白家长为何还要叫他/她『坐好』。但原来该位家长『坐好』的定义,是小朋友坐在凳上外,还要手放大腿,眼睛望住父母。双方对『坐好』的认知不同,家长就认为小朋友不听话,所以家长的指令要清晰。」Ian表示,除了上述两个单元外,其他主题还有《成长心态》、《说话都要有技巧?》和《对谈式阅读》等等。
听Eva讲,参与拍摄的十八个家庭,主要通过网上招募,拍摄时,他们会设计某些场景,希望拍到小朋友的真实反应,而有些家长在拍摄时,学到有关亲职技巧后,已可即时运用,并看到效果。「有些家长以为只有艰深的理论,才可教养孩子,但我认为家长看完十三条短片,已学懂九成工夫。」
在众多教养贴士中,Eva认为最重要是不可破坏亲子关系,而且父母及个人的教育方针要一致。「小朋友需要时间理解和尝试,很多家长无耐性,也无信心所学的技巧有用,于是用回以前打骂的方法教仔,但其实效果是要靠年月累积的。」
出书办讲座授家教贴士
「Take a SIP」计画除了拍摄短片外,还出版《父母童行:75个实证为本的家教贴士》新书,该书除了Ian外,还跟本身是教育心理学家的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项目经理张溢明(Ryan)合作撰写,内容包括四方面,分别是︰社交发展、情绪发展、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另外还有热门题目,讲述游戏学习、执行功能、亲子共读、电子产品和校园欺凌,以及四个可下载的游戏,内容丰富。
Ryan说,书中的贴士,都是本港家长照顾小朋友时,常遇到的不同问题,例如有关电子产品的部分,会教家长如何成功地停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一般情况下,小朋友玩电子游戏,家长要收机,孩子都不愿立即停止。这时家长可问小朋友有关游戏的内容,先投入子女电子产品的世界,然后才跟他说,玩多一会儿就要收机,好过立即收机。」
Ian表示,书中每篇文章,都有研究基础,包括来自教大学者和外国文献研究,稍后会向全港幼稚园免费派发,并考虑日后通过网上平台向家长送书。他表示,现时短片会于教大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的facebook、IG和YouTube上载,其中六月六日下午二至三时,更有网上讲座直播,主题是「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复课」,家长如有兴趣,可留意中心的facebook专页。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