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自由回想」温习法

2021-01-15 14:47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若然你即将要参加一场考试,而你已温习过当中的内容,还有两小时才开考,你会选择再重温所有学习材料,还是选择合上课本尝试记忆书中内容呢?数年前,心理学家杰佛瑞.卡皮克与珍妮尔.布朗特就做过一个相关实验,以探讨不同温习策略的成效高低。

在研究中,他们将学生分成四组,各自采取不同策略,包括「一再复习」、「只复习一次」、「自由回想」和「画概念图」。在考试前,要该学生预测自己的得分。结果是,「一再复习」组的学生预测自己的分数为四组之中最高,而「自由回想」(不看课本,尽力记住内容)组的学生自我预测的分数最低。最终的考试表现又如何呢?竟然与预期完全不同,「一再复习」组学生的成绩不如他们想像般理想,而「自由回想」组学生的分数则是在各组之中最高。

究竟学生的自我感觉为何与实际情况出现如此大的落差呢?这或许跟温习方式令学习者产生的不同感觉有关。「一再复习」组的学生一直拿着课本读,课本给予他们一种实在的感觉,让他们以为自己已甚懂。「自由回想」组的学生由于没有课本在手,纯粹靠记忆,令他们有很多如「我是否不明白呢、我是否忘记了呢」的怀疑,因此自我评估的分数较低。然而,他们的自我怀疑未必符合实情的。

当然,我们不能将事情说得太简单或太极端。若然学生从无温习,那「自由回想」还是不行的,因为要进行回想,也要脑海中有东西可以回想才行。这里所指的情况,是为何在温习到一定程度后,「自由回想」能提升表现呢?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自由回想」所引发的「自我测试」产生作用。「自由回想」组的学生在没书可看的情况下,温习过程会以不断的「自我测试」方式进行,如问自己:「我记得这部分吗?掌握了吗?」持续测试自己的记忆、思考,甚至表达能力,在脑海中自问自答,以重整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

有些同学说自己读书读不进脑子里,以上研究或许能提供一点出路。除了不断重温、死温外,我们应寻找更多不同方式,以更有效地刺激和启动我们脑部的学习功能,这样才能达至更好的效果。

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经济科科主任、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教师、课程发展议会学习领域委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月15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