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耿耿于怀(下)
2021-06-02 11:08
愈想愈不对,这段日子以来的淡定从容化成了更大反差的担忧。我终于按捺不住,在图书馆上层无人的书架之中,拨通了港大教育学院的电话,连接到当日主持面试的教授。现在回想,年少的沉不住气毕竟莽撞,但青春的勇气,却是一团长大后会渐次失去光芒的火花,也许当时的点燃最是可贵。
电话接通,道明了来意。教授说他记得我,接下来的内容却是我未踏足社会前最大的震撼。他说教育学院希望取录的人是一心一意投身教育的,如果有人打算同时报读研究院,这个行为未免……我脑海轰的一声以为自己听错了,堂堂一个教授,竟然因为学生同时报读硕士课程而质疑他对教育的热诚?研究院是政府资助硕士课程,每年同一范畴全球收生,学额仅两个,教育文凭竟然与研究院哲学硕士相提并论?退一步即使一个学生为自己准备后路,作为老师不是乐于看到而且应该予以鼓励?
我在无人而狭逼的书架之间来回踱步,手握的电话一端听着陌生的声调,脚步沉重,心中情绪时起时伏。最后他问:你现在如果能立定心志,不报考研究院的话,我可以破格……我在电话这端竭力压抑自己的愤怒,心中反覆想着一个问题:教育学院的教授是专门培训老师的,这样的价值观,他们如何培养好的老师?而没有好的老师,又如何有好的学生?
年少的狂妄可幸没有冲口而出。我挂了綫,脚步依然沉重,努力忍着眼眶里的泪水不掉下。十年过去,这事让我耿耿于怀,却也让我在后来准备研究院的面试之中,不断告诫自己只有做得更好,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我依然记得这位教授,也曾经因此对这所百年名校有所反感。研究院深造之后,我知道自己的中文专业足以教人了,于是我投身了教育。花了十多年时间,在没有一纸文凭下,教了很多很多的高中生。
十年回顾,我看,也终于够资格说明自己是否对教育具有热诚。而当初的一通电话,到今天还时刻提醒我,应该如何去当一个教育者,应该如何让自己双脚从轻快、到沉重,到今天走得踏踏实实。
电邮:[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中文科补习名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6月2日教育版专栏「 学与教」
延伸阅读:
【教育专栏】耿耿于怀(上):
https://bit.ly/3uCzY8t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