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室|停不了的自责

2021-11-02 10:48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虽然我都知未必系我一个人嘅问题,但系有事嘅时候,我都停唔到怪责自己。」在一次家长活动的分享环节,家长们如此对我说。无可否认,自成为父母那刻起,我们便要负上照顾孩子和担当家庭的责任,所以每当他们犯错,或是家里出了乱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先怪责自己,甚至在不知不觉间身负沉重而挥之不去的罪恶感,久久不能从负面的情绪中开脱出来。

要走出困局,我们必先了解这种自责的根源。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依据临牀经验及研究,发布了经典学术文章《哀伤与抑郁》,当中指出内疚有些时候是出自对自己内心感受和需要的压抑,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更是抑郁的徵兆。例如:孩子小测前一天因顾着打电玩而很晚才睡,导致翌日答题表现未如理想,自己本应对此十分愤怒,但转眼间取而代之的成了「都是我的错」的内疚感——「我应该要早一天请假与他温习;我应该要提醒孩子早点睡;我应该……总之这次是我做得不够好!」

就这件事情上,我们也许需要承担一些责任,但蓦然回首,却发现对自己的憎恨和愧疚其实远比实际的错失大,而我们亦压抑了自己对孩子的愤怒情绪。我们也许出于一份爱和不想破坏双方的关系,所以不敢向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种压抑很快便会转化成对自己的指责,而我们可能会不断承担更多的责任、牺牲自己更多,从而「弥补」内心的愧疚。

了解「自责」的本质后,便可从我们的情绪和需要出发,逐步摆脱惯性的自责。根据根本裕幸《摆脱习惯性自责的47个练习》,其实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并没有分「对与错」,亦没有社会及他人对我们的期望,只有我们当下的情绪。因此,我们要以接纳的心,聆听我们的需要,亦理解自己为何有当初的决定,最后从情感的角度,谅解自己情有可原的状况,慢慢释放困在牢里的自己。我们冷静过后,亦可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务求未来能与对方有更好的相处。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10时至晚上6时)

黄筠媛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黄筠媛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0月25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