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禧 - 中学教育细小而关键的改变丨卓言絮语
2023-05-11 15:13
今届中学文凭考试已到尾声,今天考完资讯及通讯科技科之后,再过一周就基本完结。曾经备受争议的通识教育科,也到期画上句号。
在2019年以前,通识教育科给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新高中学制让大专院校参与中学教育,例如提供「高中应用学习(ApL)」和「其他学习经历」活动等。港专还参加了民青局的资助项目,服务多所中学的「生涯规划」。但笔者与个别「权威」通识教育教师组织讨论时,回应是你不懂通识教育,免问。通识教育科,似乎是其禁脔。
通识教育最初在1994年的高级补充程度考试中,以选修科引入,到了2009学年,在新学制的中四级开始成为核心科。通识科强调「多角度分析」、「批判性思考」,要学生探讨事件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欠缺正面价值观和建设性思维,有教这科的老师形容说:「通识科是看病不医病。」
2019年社会动乱,大批年轻人被推上街头,通识科就变成香港教育问题的焦点,该科推行以来的各种问题,陆续被摆上枱面。前特首董建华在立法会受暴力冲击破坏后,感到心痛,承认任内推行的通识教育失败,导致年轻一代变得有问题。
分析认为,教材和试题把关疏漏,一些重要岗位由不当人选充任,是通识科病徵所在。陆续揭出混帐教材、混帐考题、混帐作者、混帐教师,还有混帐把关人,一切,都为2020年微调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所改变。最重要的转变,其实在于「公民科不仅看病,还会讨论如何治疗,以达到药到病除」,正如一位通识科兼公民科主任所说。事关模糊甚至颠倒价值观,灌输负面消极思想,是通识科的最大为害。
由2009年到2021年,总共有12届高中生,超过60万人接受过通识教育,还有由1994年开始选修科的学生。笔者相信不会全部都变成价值观模糊和负面思维的人,但已经「学坏」了的呢?
陈卓禧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20年。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5月11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