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 真诚乃文艺工作者的条件|视艺师语

2023-09-14 15:35

在过去半年多的一段日子里,我有幸能够亲身体验台湾大学的教学和艺术策展的实况。同时,有机会走访传统工艺师傅,了解在台湾制造毛笔和墨条的情况,更完整地补充了我在香港以往水墨教学和研究的资料,最后通过展览联系过往的教与学,与大家分享初步成果。

对于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院研习的反思和艺术策展的详细情况,由于篇幅有限,待日后详述。现在集中分享两位传统工艺师傅感人的访问。他们分别是造毛笔师傅陈耀文和造墨条师傅陈俊天。

两人性格虽异,但都不期然地提出自己肩负着弘扬传统中华文化的责任,在公馀时间还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做顾问及对学校进行教学分享活动,推广传统工艺技术。

陈耀文师傅在接受访问时,即席在笔杆上刻出诗句,边谈边刻,悠然自得,字体矫健挺拔、大气庄重,仍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休闲,非专业,只是为了生活,为艺术家做好毛笔而已,篆刻和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专业。

但是对于曾听到大英博物馆的导赏员说芦苇笔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书写用具时,陈师傅却与导赏员争论了好一段时间,这说明了他对文化的执着,他还叮嘱年轻人要认真学习艺术,因为有助结构完整的人格修养,减少社会上的冲突。

另一位造墨条师傅则更有趣,口里咀嚼着槟榔,手脚都沾满墨色,但却非常热衷于诉说父亲创立造墨工厂的历史和解说现时制作物料和工序,甚至即场示范制造的过程,毫不吝啬地分享当中的商业配方。访谈中更诧异的是他每天只造50条墨条,似乎并不介意销量和收入,在他看来,似乎推广和传承文化较商业利润更让他投注心力。

在两位传统老师傅的身上,我们看不到现代商业中的急功近利,反而能察觉到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感召和历史责任,以及传统工匠们对生活的热诚和自然的率性。这两种混杂的性格或者正是文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电邮:[email protected]


刘莹
作者为香港美术教育协会会员和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兼任讲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3年9月14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陈伟邦 - 留法三剑侠:朱德群之苦行绝艺|视艺师语

梁志芬 - 美术比赛能否让学生得益?|视艺师语

陈伟邦 - 林风眠的艺术贡献|视艺师语

吴崇杰 - 缔造平台|视艺师语

陈丽森 - 我的世界.我的梦|视艺师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