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 如何成为旅游业发展资源|智凝都会
2025-01-14 11:58
香港政府近年致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更响应中央港澳办、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提倡「无处不旅游」的理念,要充分发掘香港的旅游资源。2024年的《施政报告》提及,由政务司副司长任组长的「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将结合社会力量,发掘和建设新的地区旅游热点,并推动熊猫旅游和赛马旅游等旅游产品。
然而,除了上述的发展方向,香港其实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文学资源,同样适合发展为旅游资源,例如卢玮銮教授早于1980年代已于《星岛日报》刊登一系列有关鲁迅、萧红、戴望舒和许地山等文化名人的文章,介绍他们在香港的历史和文学足迹。到2001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文学研究中心更推动「香港文学散步」,此后发展为由香港不同文化机构持续推动有关香港社区的文学书写。由此可见,香港的文学和学术资源其实可以更好地运用于推广旅游文化之上。
延伸阅读:报刊中的张爱玲──数码时代下的现代文学史料探寻|智凝都会
文学和文化旅游发展潜力
可能有人会认为,一般大众对文学的兴趣不大,发展文学和文化旅游资源未必能引起旅客来港的兴趣。这类观点仍然把目光放于短期旅游和单次旅游的层次上。特区政府现正要把香港打造成教育枢纽,建立「留学香港」的品牌,预计将会有大量留学生在中长期赴港学习和生活。根据教育局资料,在2023/24学年,在香港修读全日制专上课程的学生约为22万人,其中非本地学生占6.4万人,即每10名学生就有3人是非本地生。
随着政府放宽院校非本地生限额,中长期而言,香港将持续有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而他们在香港至少生活一年。故此,发展旅游资源不能再只停留于考虑以天数计算的旅游模式,而应关注对香港文化饶有兴趣、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人士。同时,疫情后旅游模式已然变化,旅客需要更多的是文化体验类型的深度游。
要推动文化旅游,政府跟本地大学合作是一个可行方案。笔者在过去的文章中已经提及,香港的文化和文学资源其实非常丰富,但仍然未获具体和切实的政策去统合推动。以笔者关心的张爱玲研究为例,早于2016年,香港旅游发展局就曾推出「香港体验行」,其中「张看香港」旅行团行程内容包括参观香港大学、于酒店品尝「爱玲宴」、漫游加多利山和花墟、游览赤柱和浅水湾、登上太平山追踪〈第一炉香〉的白房子,并于北角英皇道寻找张爱玲的生活足迹等。这个旅行团的设计确实能够包含重要的张爱玲相关景点。但是从2025年的眼光来看,单靠「走马看花」的旅行团未必有助建立一个焦点明确的旅游品牌。我们需要的,是一套整体发展文化文学旅游的方案。
延伸阅读:以张爱玲小说为例 看中国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重要性|智凝都会
张爱玲与文学旅游
举例来说,我们在旅发局的网页上输入「张爱玲」,能找到建议景点资料是「浅水湾」,相关的说明是「浅水湾是香港著名的旅游点,也是高尚住宅区。弯月形的迷人海滩,镇海楼公园内的妈祖娘娘、观世音神像,都吸引不少游客。而附近的影湾园,历史风情浓厚,当中的露台餐厅就是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男女主角邂逅的地方。」如果从文学散步和文化旅游的观点来看,旅客期待的可能是更多有关文学的说明和介绍,以及更多有关张爱玲的文学景点的相关连结。
例如《中国旅游》月刊于2020年9月的一篇文章〈张看香港 张爱玲百年诞辰回望〉中,就详细地整理了大量有关张爱玲与香港景点的资料,包括〈重访边城〉中张爱玲途经中环的石板街、〈浮花浪蕊〉中提及的罗湖口岸、张爱玲曾经拜访好友宋淇于继园街的住处、北角英皇道兰心照相馆拍下的张爱玲著名照片、〈第一炉香〉提到的湾仔新春市场等等,都是我们在既有的景点之外可以发展的新资源,惟暂时未见获官方网页纳入作整体介绍。上述文章更设计了两天的文学行程,十分值得参考。
从大学的文学教育角度来看,我们如何能够在课堂以外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在推动香港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作出具体贡献,是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本栏欢迎院校学者投稿,分享个人学术见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为限,查询及投稿请电邮︰[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都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梁慕灵博士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