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派钱无问题竞争力堪忧
2020-03-02 07:38
《财政预算案》派钱,所有年满十八岁的香港永久居民身分都派一万大元,有识之士自然担心会否影响财政纪律。不过,香港的财政问题不在于一次过豪派几百亿元,而在于香港竞争力能否维持。
本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大洒金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用了高达一千三百亿元公帑,推行连串逆周期措施,惠民政策,林林总总。最瞩目的是全港十八岁以上的市民每人获派一万元,另外还有代交租金、退税、免牌费等,应有尽有。
《预算案》公布后,市民反应正面,评分比往年急升。方案赢得支持,不但在大手放水,还在于近期香港经济出现跳崖式下跌,市民大有坐困愁城之感,突然间有巨款由库房流出,对推动经济以及解决市民的财政紧张,都有所帮助,故此连一向对派钱有保留的商界,这次都没有异议。以一家四口为例,起码派到两万元,加上其他津助,随时等如普通家庭的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收入。在现时很多打工仔收入都减少下,政府全民派钱,不无帮补作用。因此,派钱的消息公布之后,除了一些人担心要等很长时间才收到钱,以及反对派人士不满政府把资源拨给警队之外,公众普遍欢迎,实在不无道理。
复苏难觅火车头
对于政府开库的做法,有些学术派比较关注原则问题,主要是担心会否影响政府的财政纪律。政府今年一次派了千三亿元,对于香港只有一万多亿元的财政储备而言,这样「大使」,财政储备很快便会跌进警界綫。香港公务员大部分享有长俸,如果将长俸负担折现计算在内,财政储备可以派得几多次不无疑问。
对于政府财政纪律,学者普遍认为只是一次性的派钱影响可控,公众也不应预期政府年年都会派,理应不会造成财政的长期负担。今年出现很特殊的情况,由于香港自去年六月起经历了反修例引起的持续动荡,之后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绝大部分的市民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政府全民派钱的措施,有客观上的需要和适切性。
全民派钱对纾缓突发性的经济压力有帮助,学者却仍担心解决香港未来在竞争上面对的挑战。香港社会经历了大半年的社会动乱和新冠肺炎疫情,旅游、零售以至物流业都备受打击,尤其中港关系陷入了空前的低潮,很多专家学者都担心能够带动香港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不知从何而来,经济动力很难恢复。
陈茂波在一月初时表示,派钱将会令到新一个财年出现一千亿元财赤,是历来最高,而且预计赤字可能维持一段时间。对于香港未来经济增长,陈茂波在上周三表示,香港经济二○二○年面对极大的内外挑战,短期内难言乐观。考虑到财政措施的提振作用,预测今年香港经济的实质增长为负增长百分之一点五至零点五。到目前为止,根本看不到香港在产业上有甚么新的火车头可以带动经济复苏。二○○三年沙士之后,香港经济也是一蹶不振,全靠中央开通自由行,令到本地旅游和零售业大旺,迅速带动经济反弹。未来疫情过去,带动香港的火车头又会是甚么呢?
另外,《预算案》提到来年的房屋供应,来年卖地计画共有十五幅住宅用地,预计可供兴建约七千五百个单位。加上铁路物业发展及私人发展和重建项目,预计全年的潜在土地供应可供兴建约一万五千七百个单位。住宅供应仍然十分紧张,过去大半年,香港经济陷入衰退,楼价却没有相应回落,说到底还是供应太少。现时出现的情况比过去衰退更坏,经济差,市民收入减少,楼价却没有下跌,市民买楼租楼甚至变得更难。
缺地扰民生碍发展
现届政府上场,不经不觉已经三年,在土地政策方面,近乎交了白卷。上届政府采取「盲抢地」政策,全力拼地,大地皮也好,小地皮也罢,都希望尽快发展,尽量增加房屋供应。今届政府搞了个「土地供应大辩论」,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谘询,搞出些长期策略,准备在大屿山填海,但看政府现时的状态,填海计画能否启动,已成未知之数,至于中短期供应,看来难有突破。上届政府早几年全力抢地所做出来的供应,已经差不多消化掉,担心未来房屋供应又将出现瓶颈。
解决本地房屋供应短缺,几年来只是一片喧闹,浪费了不少时间,始终未见到具体动作,更谈不上可以落实。香港的房屋供应一日未能解决,楼价高踞不下,对民生以香港整体的竞争力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香港的真正问题,不在于派不派钱,或者财政储备多了还是少了,而是在于本地产业发展环境,是否能够真正维持到香港的经济发展动力,确保将来在有足够的资源去应对逆境。(特约作者:陈约翰)
全文刊于《星岛日报》「港情周记」专栏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