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冠肺炎未列职业病 医护染疫难索偿
2021-02-02 07:15
去年政府高官齐鼓掌感谢医护抗疫的短片画面记忆犹新,但这班前綫医护人员在劳工法例面前,只是缺乏保障的雇员。有曾接触确诊者的护理人员染疫,惟新冠肺炎未被列为职业病,只能按《雇员补偿条例》索偿,待劳工处判断是否属工伤。去年第二波疫情期间,医管局高层曾承诺设内部赔偿机制,惟至今细节仍欠奉。有多年来推动职业健康的医生提到,指明职业病的法例精神是疑点利益归于雇员,若雇主认为染病与工作无关需提供证据推翻,但现时步入另一极端:「明明医护照顾完确诊者后感染,仍需再调查」,直指当局做法不妥,促尽快修例。 记者 陈倩婷 林紫晴
去年三月为本港输入个案的高峰,一名在机场负责为抵港者签发检疫令及解答旅客问题的衞生署女医生确诊,消息引起关注,当时衞生防护中心称其感染源头有待调查,又指该医生曾于机场吃饭及使用厕所,未知染疫是否与工作有关。据了解,该医生已就染疫一事按《雇员补偿条例》(条例)申索工伤补偿。衞生署回覆指,截至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共收到三宗呈报与新冠肺炎有关的工伤个案。就上述女医生确诊个案,该署则指调查后未能确定其感染源头,不会透露个别个案详情。
在机场工作的医生怀疑因工染疫的个案只是冰山一角,香港公共医疗员工协会理事杨二妹透露,一名在急症室工作的病房助理,需将怀疑染疫的病人送往传染病科病房,期间有病人确诊,该病房助理其后亦确诊,留医十多日后出院。杨二妹形容病房助理与确诊者的接触密切,该同事亦已呈报工伤。
比对医护与病人病毒基因
即使医管局承认责任,个案是否属工伤,最终由劳工处判断,再由保险公司理赔。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马仲仪透露,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升去年曾提及,为减少员工与保险公司间的法律争议,会设内部委员会调查各个案是否院内感染,若保险公司不首肯,医管局可先动用资金赔偿,惟至今未有进一步细节。据她了解,当局倾向对比医护与曾接触病人的病毒基因排序,其中已有医护的排序与病人脗合。
医管局指出,疫情至今约有一百名员工确诊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会与衞生防护中心共同跟进个案,包括了解其工作情况、接触及旅游纪录,以及居所附近是否有确诊个案等,惟未有交代属因公染疫的员工人数,以及「院内感染」的准则。局方又指已为员工购买适当保险,员工如因工引致身体受损均受医管局所安排的雇员补偿保险保障,并会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适切的协助。
疑因工染疫个案累计616宗
根据劳工处的数字,截至今年一月二十二日,共接获五十二宗由医院管理局、衞生署及私营医疗机构呈报怀疑因工感染新冠肺炎的雇员补偿个案,处方正积极处理相关个案。另外,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亦按政府资讯及传媒报道,统计爆疫以来较大可能与工作有关的感染个案,去年至今累计有六百一十六宗疑因工染疫的个案,当中「医护及相关支援」类别录六十六宗,占整体约百分之十。
劳工及福利局曾引条例第三十六条,即使不属指明职业病,若符合因工遇意外受伤亦可获赔。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主席余德新医生反驳做法不符法例精神,设立职业病在于假设高风险行业的员工因工作受感染,「Benefitofdoubt(疑点利益)归于雇员」,雇主不服可提证据反驳,惟目前新冠肺炎不列作指明职业病,变相要求雇员自行证明工伤,医护以外如食肆员工、的士司机更无法取得顾客资料作证明。
社区个案多难证感染源头
医管局过往公布医护确诊不时提及「较大机会是社区感染」,仅两度承认联合医院及玛嘉烈医院出现院内传播而医护受感染,另一常见说法则为「同事有佩戴合适防护装备」。马仲仪认为,当局公布个案时往往第一时间划清界綫,观感上难免予人以社区感染为卸责的藉口,而防护装备指引每次在「出事」后才更新,例如有护士为病人喂饭后确诊,就建议改戴面罩喂饭,但病格空气质素未见改善,做法不理想。余德新亦斥医管局说法不合理:「戴装备就唔会有病,咁地盘工人唔会有失聪!」
曾与劳工处开会的余德新引述处方说法称,不纳新冠为职业病的理由是社区个案数目多,余反驳指,全港有百分之五至十、即几十万人是乙型肝炎带病毒者,医护在社区接触的机会高于工作间,乙肝却属指明职业病。他续说,普通人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机率只得七千分之一,但医护若需照顾确诊者,接触机率达百分之百,感染风险明显较常人高,批评当局对指明职业病的准则不一。
做了保护不视作传染病
余又引述劳工处提及本港医护感染比率较低,未有足够流行病学数据。他强调香港医护因沙士惨痛经历而做好保护,反观意大利爆疫之初,医护未获保护时的感染个案占整体百分之十,「不能因做了保护,就不视作传染病」。
沙士爆发两年后才被纳为指明职业病,其时全球已无新病例。新冠肺炎至今似无底深潭,余德新质疑劳工处只为保险公司及雇主着想,又认为若条例清晰,保险公司亦较易计算风险,促当局尽快修例纳新冠为职业病。
《星岛日报》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