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马贤慧从iBanker晋身教育创客
2021-05-10 07:24
曾是iBanker的资深教育企业家马贤慧,有着令人梦寐以求的履历——小学就读本地名校,中学负笈英国百年著名学校Benenden School,然后在牛津大学主修经济及管理学,并以一级荣誉毕业,顺理成章进入投资银行工作。当众人认定她处于人生高峰时,她从金融世界中悟出教育的道理,毅然离开安舒区,选择驰骋教育界并晋身 EduMaker(教育创客),矢志启导新生代「未来就绪」,让他们「自我导航」,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先后在美林和高盛投资银行任职的马贤慧(Jennifer),○九年与一位同事(现为周大福教育集团执行副主席及集团总裁郑余雅颖),不约而同地对刚投身金融界的毕业生有一个感觉,「当时不少毕业生的履历表很靓,甚至比我的学历更靓,但为甚么他们的可转移技能、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能力那么不足!例如为何每到打仗时,油价会上升?这些都跟投资息息相关啊!就是因为欠缺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世界不感兴趣。」马贤慧说。
启发兴趣 热诚源于拥有感
毕业生的「不感兴趣」,反而令马贤慧对教育萌生兴趣和热诚,于是与郑余雅颖一起到大学开办讲座,后来更立定心志离开投行,与郑余雅颖一起创办教育中心ARCH Education,教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刺激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燃起他们对周遭人和事的热诚,以至对世界产生同理心,改变世界的创造动力,才能萌芽成长。
她以一一年的埃及革命为例:「这期间中东战乱频生,独裁专政已经有四、五十年,为何会是一一年,而不是一○或一二年?香港这边厢的小朋友,当他们消费不同产品时,让他们思考来自这些产品的国家,正在发生甚么事情,与他们有甚么关连,藉生活中的细节扩阔视野,开拓他们的世界观和对世界的同理心,使他们对身边事物感兴趣,从而对未来产生一种拥有感。」
各阶段学习 奠创业根基
马贤慧所指的拥有感,就是她经常强调,学生由心而发想做的事情,便会对该事情有一份拥有感,干起来事半功倍。「与责任感是两回事,我可以有责任感听从父母,做他们想我做的事,但不代表我本身喜欢,强逼地做,只会拉牛上树,怎可能会有拥有感?」她说得铿锵有力。
作为两位孩子的妈妈,马贤慧谈及学生心态时,更显出从心而发的同理心,「在学习生涯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对我有很大影响,而且终生受用。」她忆述,「小学在本地一所传统学校读书,培养到纪律和精准,每一个字都要按笔画,写错字,整题都拿不到分数,这是纪律;上学必须穿着整齐校服,因为整齐便是代表你自己。」到了中学阶段,马贤慧远赴英国就读Benenden School,令她大开眼界,「原来成功不但见于成绩上,还可以有很多认同感。」
装备新生代 应付将来转变
最大的突破,就是当她第一次踏进课室,被那里的座位编排吓怕,「香港的课室是一排一排,我个子小,老师不会留意到我,但是那里的座位排成U字形,老师坐在中间和学生一同讨论问题。起初我很害怕参与讨论,后来发觉说错了都不用怕,老师还会鼓励我。」她的解难与批判等思维,就慢慢培育出来。
进了牛津大学,马贤慧的批判性思考更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其教育理念奠定基础。担任牛津公会主席一职,更开拓她不少眼界,且为她在教育界发展打通脉络。现时,她是牛津大学校友谘询小组及彭布罗克学院校友的一分子,亦为牛津大学中国奖学金基金会遴选小组成员。这些经验和实践,都成为她的「导航」,推动她离开一个又一个安舒区,不断突破。
当年马贤慧毅然离开金融界,创立ARCH Education,从最初十四名学生,到现在有超过一万位学生曾参与其升学及技能培训课程。下一个突破,就是办学,「我将不同阶段学到的东西放入ARCH,已经有很好的成绩,但我觉得影响力未够大,因为它始终只是教育中心,没有校舍,下一个理念是开办学校,因为学校有硬件和配套,可以做到我理想中的教育。」
马贤慧的教育理念与周大福教育集团不谋而合,并于一九年获郑余雅颖邀请,担任集团首席策略官,共同创建教育生态圈及实践EduMaker理念,「真正的终身学习是未来就绪教育,用现在所学到的东西,应付将来的转变。」
她解释道:「世界转变得很快,教育很难追赶得到,大学或者可以跟得贴,但中学已经接不到轨。周大福教育集团以至整个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公司横跨二十七个行业,有传统、新兴,也有创新,是社会缩影。这个庞大的教育生态圈,正好为新生代缔造『将来的世界』,让学生,还有家长、老师和校长,通过生态圈预见『将来』,对将来有更好、更实在的预备。例如通过集团多元化的行业,与学校一起举办活动和工作坊,帮助学生发掘兴趣,燃点对事物、人和世界的热诚!」
《星岛日报》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