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古迹办评级多遗漏 准则不透明难监察

2021-06-03 06:49

资深考古学家李浪林批评,公务员三年一调政策令评级历史建筑的经验难以累积。 郭增龙摄
资深考古学家李浪林批评,公务员三年一调政策令评级历史建筑的经验难以累积。 郭增龙摄

自主教山配水库险被拆卸一役后,各界关注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在古迹办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考古学家李浪林批评,古迹办由回归前仅三十多人,至近年编制人手过百,仍招来人手不足的批评,核心问题在于政府不视历史建筑为专业,导致经验未能累积,效率低下。此外,古迹办自二○○○年完成全港战前历史建筑普查后,倚赖公众建议加入其他历史建筑进行评估,惟采纳意见的准则并不公开,建筑文物研究者陈天权整合十八个未有列入评级名单的战前建筑,部分历史可追溯至香港开埠前,他认为古迹办应公开准则,好让民间合力找出沧海遗珠。 记者 郭增龙

李浪林师承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考古学家,曾任职古物古迹办事处二十多年,直至一八年退休,见证港府看待历史建筑物的变化。自去年十二月发生主教山配水库事件后,不少人认为,古迹办人手不足是看漏眼的原因,李浪林不敢苟同,「我初入古迹办时只有三十多人,现在是前面加个一(即超过一百三十多人),还说人手不够?」

他指出,政府内部只有历史专业,没有细分历史建筑及考古,低估了进行历史建筑评级及考古的难度,「做惯展览的人,你要他去做历史建筑,是不是人人都做得到?」除了资历不足,公务员三年一调的政策,同样令经验难以累积,「在古迹办工作的同事个个都要加班,最少也要做到七八点,因为不熟手,结果辛苦得来,又容易出错。」

欠专责历史建筑评级人员

其实,古迹办内亦有历史建筑专家,据李浪林了解,曾担任建筑调查工作的冯志明,其博士论文正是研究西式建筑,惟目前担任海防博物馆的一级助理馆长。至于中式建筑,则以伍志和的认识最深,但伍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

就此,古迹办承认,其编制并没有单纯负责进行历史建筑研究及评级工作的人员,但指出馆长职系人员具备历史研究、文物保护、教育推广等相关知识和经验,政府亦会安排培训,以更新所需专业知识。

参考中外的做法,李浪林指出,内地各省市的文物局只是负责行政工作,历史建筑的研究及视察工作交由专家组负责,确保工作由具相关资历的学者完成;英国则由政府聘请的历史建筑专家进行相关工作。他建议尽早将历史建筑研究及评级的工作专业化,避免主教山事件重演。

普查名单欠详细名称地址

除了评级人手问题,社会关注的另一焦点,是本港的历史建筑是否已悉数被发现及评级。事实上,古迹办在九六年至○○年间,曾进行全港历史建筑普查,记录八千八百多幢于一九五○年或以前落成的建筑,再在○九年挑选其中一千四百四十四幢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物,转交古谘会审议。截至本年三月,尚有八十三项的拟议评级有待古物谘询委员会确认。

至于公众提名的历史建筑项目,包括主教山配水库,则会纳入「须进行评级的新项目」,目前有约三百四十个。历史建筑研究者陈天权比对古迹办的资料,整合出十七幢不在政府评级项目内的战前建筑,包括宗教建筑、乡村建筑、学校建筑、军事及惩教建筑,部分建筑建成年份远至一八二八年(见图),他认为古迹办现有名单内有不少遗漏。

《星岛日报》记者将陈天权提供的建筑物名单,比对古迹办早前公开的八千八百多幢历史建筑普查名单,由于普查名单内不少缺乏建筑物名称及详细地址,除了中环圣保罗堂雪卿楼、西贡窝美村圣母无原罪小堂及元朗十八乡白沙村杨苑建筑群,其馀十五幢难以确定是否在名单之中。

倡资助民间机构考察

陈天权估计,其提供的十七幢历史建筑,之所以不在评级名单之中,有机会是古迹办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很多佛寺很低调,如果乡绅没有主动报告,随时无人知道。」另一可能是古迹办经审视后,认为不值得纳入评级名单,但陈天权坦言难以掌握古迹办的标准,「好像主教山附近的石硖尾健康院,我也有撰文提过该建筑反映社区健康历史,最后健康院连同主教山配水库纳入新项目之中。」就此,古迹办回应指,会为公众提交建议项目的文物价值进行初步研究,若具文物价值,会纳入「须进行评级的新项目」名单内。

事实上,根据古迹办当年的普查报告,有参与专家指出普查工作无论在时间、人手及资源均有不足,亦未能访问村民,令资料或有缺失。不过,李浪林认为,普查所需资金多,加上不同专家各有不同侧重点,无可避免出现遗漏,建议政府资助民间机构进行考察,为港府补漏。

《星岛日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