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校长」不忘初心 盼为智障生添色彩

2021-10-04 03:56

特殊学校处于弱势,是不争的事实,礼贤会恩慈学校校长谢庆生却不愿低头,力寻办法让学生在校过得更好。他带领教师们争取加建校舍,亲自向街坊「拉票」,却遭政府冷待,不禁反问自己:特殊教育由一开始已不符合成本效益,是否不应做下去?但当他目送家长拖住子女离校的背影,便提醒他从事特殊教育的初心——从来不只为教好学生,更为帮家长及照顾者一把。学校课室不足,他索性腾出校长室改装成班房,自己走上天台楼梯一隅设置「校长角」,「智障学生的黄金时间都在校园,我只想为他们的生命添加色彩。」 

新学年大部分学校只上半日课,位于钻石山凤德邨的礼贤会恩慈学校也不例外。访问当日正值放学之时,学生们都在操场排队静候,当校长谢庆生经过,不少学生都凝望着他,「他们在等校巴回家,在课室的学生则在等家长接送。」

校长室改成课室 天台辟「校长角」

「我们本身是全日制学校,疫情下才改返半日,每节课堂缩减至25分钟。」谢庆生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说,这亦是他腾出校长室,搬到天台楼梯一隅设立「校长角」的原因,「每堂时数缩短了,实际只有约15分钟上课,我不想初小学生走上走落,于是将桌椅、电脑搬走,把校长室改作课室。」

「天台校长」不易做,谢庆生忆说,「夏天天气热,可以吹风扇,以前做小贩都试过日晒雨淋,这算不上甚么。但冬天真的很难捱,有几天只得约10度,关了天台的窗及门都无用,好冻。」他自言谈不上牺牲,反倒觉得辛苦了同事们,交份文件都要跑上跑落,「其实最怕是一旦走火警,来不及拿走重要文件。」

这种「走读」情况,在今个学年已得以纾缓,「时间表安排到,现在我可以回校长室工作了。」但现时校长室内仍保留着课室设备,如白板、教学用的电脑荧幕、学生桌椅等,天台的「校长角」亦原封不动,他似乎随时准备好再次腾出校长室。

特殊学校难寻经济人脉支援

主流小学教师出身的谢庆生,因任教学校被「杀校」而转行,辗转做过书店老板、小贩,又设计过网上课程,之后任教于前教育学院,至2010年起担任特殊学校校长一职,照顾近百名中度智障学生。他上任不久,便需为课室不足而头痛,「08年转制之前,我们小一至初中只有8班,加到约11班时,就要将家政室等特别室转做课室。」

他不讳言,特殊学校天生处于弱势,加上欠缺校友经济及人脉支援,寻找政府以外的资源,的确非常困难,「特殊学校不是纯粹受惠者,我要强调,我们是有尊严地去接受,而不是要外界施舍。」资源有限下,他唯有不断设法用尽校园每一处,尽量一房多用,直至2017年教育局来电,他才惊觉学校原来有校舍加建计画。之后几年,谢庆生多番与教育局代表开会,商讨加建校舍方案,又按照局方说法,主动争取附近居民支持,带领教师们落区「拉票」,去年在第二次谘询终获逾7成人赞成方案。

特殊学校处于弱势,礼贤会恩慈学校校长谢庆生却力寻办法让学生在校过得更好。
受访者提供
特殊学校处于弱势,礼贤会恩慈学校校长谢庆生却力寻办法让学生在校过得更好。 受访者提供

扩建校舍落空 与家长同寻出路

原以为成功在望,但他没想到局方竟以工程未符成本效益为由,将加建计画「推迟」,其后更改口拒绝落实。扩建校舍的希望落空,谢庆生坦言亦曾感到迷茫,「我谂唔明,如果政府加一点资源给特殊学校,是不符合成本效益。那么一开始,便不应该搞特殊教育,因为特殊学童毕业后,的确难有经济效益。」

当他目送来接子女放学的家长们,拖住智障子女离开的背影,这画面正提醒着他,当初选择特殊教育的初心,脑中也浮起很多学生的故事。他忆起,一名转校生第一天上学时,戴上拳击头套,因他会不受控地狂打自己,「好记得他妈妈好担心,个仔会打死自己,他祖母也因此血压飙升。」后来他与教师一起想到,让他上课时拿着特定物件,好让他转移视綫,成功让他不再自残,「不只帮到学生,亦帮到他的家人。」

谢庆生也接触过,一个家庭有多于一名智障子女的个案,「有孖胎,亦有三兄弟姊妹都是智障的。」他深明,作为照顾者,家长要面对庞大的身心压力,但又难以与人打开心窗,「好多家长都无假放,生活上有困扰,却不懂得表达。」故他一直希望帮他们一把,「家长或照顾者照顾着智障小朋友,是不断在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寻找出路,而我们的角色,正是与他们同行、一起寻出路。」

夥科企研手环辨别学生情绪

加建计画尚未有新进展,谢庆生却不会坐着等,硬件暂时改变不了,便从软件入手。他说,现时正与一些创科企业合作,着手研究以手环及机械人,辨别学生的情绪及健康变化,「机械人就如伴读者,可侦测到学生的眼神、心跳等,让照顾者知道他不开心。」

眼见身边的教师、工友们,每天都尽心尽力照顾学生,他也不再质疑工作的意义,「我成日都会问同事,外面有这么多选择,为甚么要以侍奉的心态去服务?我想大家都有同样想法,这服务是甜的,我们都不是捱住过每天。智障学生的黄金时间都在校园,我只想为他们的生命添加色彩,只要他们有尊严地、愉快地成长,我觉得便已足够。」

原文刊《星岛日报》「每日杂志」
记者 林紫晴 摄影 何健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