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划北都湿地区研释放土地 谢展寰:「圈地不准发展」概念须改

2022-07-25 06:57

谢展寰表示,要改变过往「将土地圈出来不准发展」的旧有概念。
谢展寰表示,要改变过往「将土地圈出来不准发展」的旧有概念。

为增加房屋供应,政府近年放宽在湿地缓冲区的建屋限制,发展商一直觊觎更多类似土地可获「松绑」。新任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接受《星岛》访问,大谈高生态价值用地未来发展策略,提到生态保育与城市发展毋须对立,并要改变过往「将土地圈出来不准发展」的旧有概念,将重点改放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他透露,有关北部都会区三大湿地公园的报告会提前至明年年底出炉,届时有机会重新划分湿地保育区和湿地缓冲区,不排除当中会有土地可被释出发展。他又提到,本港有需要兴建第三个焚化炉,其面积要够大,不一定要近海,「北都」是「其中一个探讨中的选项」。记者:黎倩彤

新一届政府架构重组后,环境局改名为环境及生态局,外界关注未来政策将如何推进自然保育,以及应对各个大型发展项目。谢展寰指,以往保育是「将土地圈出来不准发展」,结果在疏于管理下,鱼塘乾涸、田地荒废,甚至变成货柜场,反令其保育价值下降。他认为,未来重点应透过恰当管理生态,增加物种的「量」和「质」。

生态保育与城市发展毋须对立

去年十月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建议收回尖鼻咀、南生围、丰乐围、大生围、三宝树、蚝壳围、沙岭/南坑约七百公顷的私人湿地和鱼塘,连同相邻的政府土地,建立三个总面积达二千公顷的湿地保育公园。谢展寰透露,将采用积极保育的策略,「集中分散的湿地,及恢复荒废和被破坏的湿地」。

重点放在加强生物多样性

资料显示,目前位于湿地缓冲区地皮共达约一千二百公顷,近年有发展商提出,当中约三百至四百公顷,具备发展住宅的潜力,建议可释放出来兴建住宅。谢展寰表示,局方已展开研究,由后年年初提早至明年年底完成,届时会敲定公园范围,有机会重新划分湿地保育区和湿地缓冲区,「其他地方可以『捞』出来发展」。但他强调,主要目标为增强保育,避免出现「逐个地方去打仗,保育做不好,发展又撠住」的「双输」局面。

至于《施政报告》提出检视《环境影响评估条例》,将造地程序拆墙松绑,谢说至今环评已累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可考虑提早做生态调查,「与其他程序并轨进行,未必要一个接一个地做」,估计约十八个月可以完成相对简单的环评研究,情况复杂则需约二十四个月,检讨结果今年年底公布。他又指,将建立中央环境数据库,整合各环评,资料更加准确之馀,「可以看到时间变化」,让公众了解或顾问使用。

有需要兴建第3个焚化炉

谈及本港环境问题,谢展寰指:「我们有很多已写好的蓝图,但蓝图终归系蓝图,要付诸实行。」他坦言,本港废物徵费发展较台北、南韩等地区缓慢,「我们落后了二十多年」;回收能力亦太弱,过去香港只负责收集及包装,依赖送往内地处理,当内地收紧限制,回收量随即大跌,追不上废物产生量。因此,目前回收合约规定承办商必须将回收物转化成可出口的原料,例如将玻璃磨成沙,或将胶樽或胶袋制成「拉粒」,确保不会乱掉堆填区,亦有助建立本地回收下游。

正在石鼓洲外海人工岛上兴建的首座综合废物管理设施,即I.PARK1将在二〇二五年投入服务,每日可处理三千公吨都市固体废物;第二期 I.PARK2则位处屯门曾咀中部煤灰湖,每日可处理四千公吨废物,不迟于二〇三〇年代初启用。谢展寰强调,焚化炉除了减废外,亦有助减碳,因为垃圾被弃置于堆填区会产生沼气,当中的甲烷是强烈的温室气体。根据时间表,本港二〇三五年要摆脱以堆填区处理生活垃圾,并用约十五时间移走堆填区的旧垃圾,二〇五〇年达至碳中和,兴建第三个焚化炉才可达致「零废堆填」目标。

他透露,环保署正展开全港性选址研究,不一定要近海,但面积需要够大且分布平均,而北部都会区亦是「其中一个探讨中的选择」,惟仍有待整体规划出炉。他又指,正探讨利用公私营合作模式来发展部分设施,会采纳对政府及公众最划算、成本效益最高的方案。他预料未来即使回收率达到四成多,仍有五成半垃圾需要转废为能。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