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院与安眺科技联手推动BATS技术 快速建立更具效益5G 通讯网络

2022-11-07 09:30

(左起)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董事杨伟豪教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
(左起) 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董事杨伟豪教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

香港在科技研发上并不比其他地方逊色,但要成功冲出国际成为行业标准,甚至要落实到真正的日常应用上,其实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中文大学杨伟豪教授早在2000年期间提出的网络解码编码,已成为世界院校在通讯理论学说的必修课题,及后经过长达超过十年时间的钻研,成功研发网络编码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简化编码和解码程序,令到传输的信息就算经多个无线链路,仍能保持高传真度,比起传统线型网络,可提升传输速率超过十倍。杨教授有感技术研发已经成熟,创立安眺科技(n-hop technologies),并以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作为合作夥伴,将此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环境中,配合香港愿景成就智慧城市。

BATS技术部署方便兼具成本效益
杨教授指安眺科技选择应科院共同充分利用BATS,是因为应科院作为研发5G技术的先驱,早已投入大量资源于5G技术的开发,今次的合作更可因应BATS技术于不同场景作出优化,大大增加了BATS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及效能。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表示将BATS 技术应用到 5G 集成接入和回程 (IAB) 蜂窝标准中,不仅提升了基站的灵活性和快速部署能力,使用多跳无线回程,更可让移动服务运营商节省大量光纤连接的实施或租赁成本,更快推出对频宽容量需求较大的创新应用。的而且确,任何研究想要成功获广泛应用,成本效益至关重要,现时光纤传输速度快,但铺设网络需要掘路,成本高昂又费时;无线通讯网络方便但数据传输速度就较慢,而BATS配合5G「集成接入及回传」(5G IAB)的应用模式,一个低时延、高传输效率、又能提升经济效益的5G 通讯网络便可快速建立。
 

杨伟豪教授的研究贡献屡获殊荣,在2021年获得电机工程界最高奖项之一的IEEE Richard W. Hamming Medal 及在2022年获得信息论领域最高荣誉的 Claude E. Shannon Award。
杨伟豪教授的研究贡献屡获殊荣,在2021年获得电机工程界最高奖项之一的IEEE Richard W. Hamming Medal 及在2022年获得信息论领域最高荣誉的 Claude E. Shannon Award。


合作有助加快香港成为智慧城市
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指今次合作正好回应行政长官2022年的施政报告,报告提及已落实措施多方面发展5G基建,并鼓励业界在不同行业及早部署 5G 技术。今次应科院与安眺科技合作开发的 5G基站解决方案,包括整合『分批稀疏编码』(BATS) ,加快包括应科院和大学研发成果在内的『香港制造』技术商业化,对香港的创科生态系统有莫大裨益,亦可为实现香港成为智慧城市的愿景,向前迈进一大步。」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亦对是次合作充满信心,指凭藉应科院掌控5G科技及兴建5G基站的能力,配合杨教授的网络编码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相信香港于有关领域能引领环球发展、而将技术从研究实验室落地到市场对于智慧城市发展和改善至关重要,凭藉应科院22年的商品化经验,一定会为香港的大学项目增加价值和信心。
 

叶成辉博士指凭藉应科院掌控5G科技及兴建5G基站的能力,配合杨教授的网络编码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相信香港于有关领域能引领环球发展。
叶成辉博士指凭藉应科院掌控5G科技及兴建5G基站的能力,配合杨教授的网络编码技术『分批稀疏编码』(BATS),相信香港于有关领域能引领环球发展。

 

(左起)应科院通讯技术主任工程师徐英伦、应科院通讯技术总监招溢利博士、应科院通讯技术副总裁庄哲义博士、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董事杨伟豪教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高级顾问邵家健教授、安眺科技首席技术官Mehrdad Tahernia博士及安眺科技业务发展总监侯天豪。
(左起)应科院通讯技术主任工程师徐英伦、应科院通讯技术总监招溢利博士、应科院通讯技术副总裁庄哲义博士、应科院行政总裁叶成辉博士、应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董事杨伟豪教授、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首席执行官何伟中、安眺科技联合创办人及高级顾问邵家健教授、安眺科技首席技术官Mehrdad Tahernia博士及安眺科技业务发展总监侯天豪。


申请将BATS纳入国际通讯编码标准
事实上BATS 的应用发展极具前景,现时相关的专利技术已高达11项,例如可将BATS应用于卫星通讯上,配合航天科技发展;将技术套用在水底的声纳传输网络,克服海洋数据传输障碍;甚至可配合热汽球,在偏远山区搭建空中的无线网络,可见BATS的应用现时只属于起步阶段,将来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杨伟豪教授与团队正准备向工程学国际权威组织「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申请将BATS纳入国际通讯的编码标准,期望进一步令BATS 应用普及化,造福社会。
 

(资料由ASTRI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