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杂志|廖奕权坚定追寻设计梦 深信Nothing Is Impossible
2023-02-12 09:02
建筑及室内设计师廖奕权(Wesley)的人生充满故事性,一切源于其冒险精神,凭著「死唔信邪,冇野冇可能,最紧要试」的信念,令他踏上成功之路,直言「Nothing is impossible代表我的人生!」
廖奕权自小对设计深感兴趣,拥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设计硕士学位,现为RMIT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博士生,亦是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美国建筑师学会附属会员,曾担任亚太室内设计大奖(APIDA)主席。Wesley在业界屡获殊荣,曾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设计师,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大奖2016金奖」,多年来荣获逾300项国际及亚洲设计大奖,是具影响力的设计师。
煮食与设计的联系
爱周游列国,爱冒险成就了他的人生。Wesley忆起12岁小学六年级毕业便只身到日本旅行,在寄宿家庭住了近3个月体验生活,「由细到大都喜欢离开香港,出外看世界,父母也很支持,日本返来后即去学日文。很喜欢日本,体会到日本人做人的态度,一系唔好做,要做就要做得好,不可交行货。」中二那年,Wesley决定赴英国报读英文,自己搜集资料,偷偷地申请并请来校长写推荐信,收到英国学校取录通知书后,才告知父母让他们考虑,结果获准赴英留学,由于学费昂贵,居于澳洲的叔公向父母提议转往澳洲,最终在英国读了1年,便转到澳洲长留近10年。「英国去澳洲前有6个月空窗期,在港找了一份part time做寿司仔,有这个技能,多年来在澳洲读书都是自己半供读,在日本餐厅打工,有超过10年厨师经验。我觉得煮食与设计息息相关,拣室内设计材料同超市拣食材,我会形容为同一个experience,如何上碟同如何装饰空间是同一concept。」
追梦过程极转折
Wesley的敢作敢为,令他一步一步实现建筑设计梦。「我的故事比较转折,我本身想修读建筑,但第一个考获的是BBA(工商管理学士)。我在澳洲入大学正值是2003年SARS,感觉到家人有压力,而读建筑需要6年时间,不能那么任性,最后决定选读BBA快靓正,很快完成大学学位。不过我由细到大抱著一个理念是『死唔信邪,冇野冇可能,最紧要试。』毕业后,经济环境好转,我尝试去UNSW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学面试,考入设计学硕士课程。我完成第一个学期后放假返港,向来每次返港都会即找part time工作,当时找到一份在日本设计公司做项目统筹,但入去第二日老板已让我做设计工作,因此开始接触室内设计,机缘巧合入了这行,渐渐感到兴趣。放完假返澳洲完成硕士学位后,返港回日本设计公司工作,开始我的设计师生涯。在公司学习基本功之外,最重要学到日本人的工作精神,不过工作没甚creative,因为该公司的工作只是space planner和project management,所以很快已满足不到我,想继续学习,1年后我转工到一间比较creative的公司。」
设计要以人为本
第二份工的老板亦是Wesley的启蒙老师,他就是著名建筑师及艺术家林伟而(William),「虽然我在这间公司时间非常短,但对我是非常重要。第二日返工已让我做他的展览项目工作,可以贴身跟著他工作,在他身上学到成为出色设计师应该有何条件,设计不只是画张图出来,学识如何包装、铺路,设计是源自生活上一些启发、新闻时事……每一个设计有个故事做出发点才动手设计。」
吸取工作经验后,Wesley在25岁时创立维斯林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PplusP Designers Limited),「我的一位澳洲朋友的跑马地住宅想做设计装修,我找来之前认识的施工班合作,他们提议我自己出来做,共用办公室成本不大,因此正式开设公司。」Wesley自言其设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对象为出发点,不可为了自己私心去达到目的而夹硬做出来。如果为了攞奖而去选用甚么材料或方法去达到自己目的是不行的。除非是很商业性的项目,住宅的话一定不可以。做到实用美满,再将艺术融入空间设计内。」走进Wesley的办公室,感觉像个小型艺术馆,挂满多幅香港与日本艺术家的画作及雕塑,充满艺术气息。
象徵鞠躬悼念的设计
谈到最具满足感的项目,正是Wesley首个建筑项目,为澳洲好友实现父亲遗愿,在乡下汕头海门市捐赠一个图书馆,去年5月落成。他表示:「Nothing is impossible正代表我的人生,没事情不可能。我一直有建筑梦,所以很努力尝试,当时朋友实现爸爸遗愿,已找了内地设计院做了设计和动土仪式,他与我分享这件事,我一看跌眼镜,不是这回事。虽然我不是读建筑,也一直钻研建筑大师的作品,我了解的建筑不是只独立去做一个图书馆,建筑是要与社区有一个关系。当时我好大胆讲好核突,仍有弯转,那么有心捐赠图书馆,我家族也是潮州人,我尽一分力捐个设计,就此实现我第一个建筑项目。」
Wesley表示建筑位于国家4A级景区,当年曾被日军侵袭,设了乱葬岗埋葬死者。他表示设计的海门公共图书馆当中有六条柱倾斜15度朝向乱葬岗方向,像个人形微微15度鞠躬悼念。「一个好建筑其实有很多说话在里面。」
撰文:张颖芝
摄影:朱伟彦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