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平台活化尖沙咀及红磡区 可持续发展成为香港新地标

2023-09-12 12:10

香港理工大学绿化平台项目总监雷震寰(左二)与团队介绍绿化平台规划,期望活化红磡隧道收费广场。
香港理工大学绿化平台项目总监雷震寰(左二)与团队介绍绿化平台规划,期望活化红磡隧道收费广场。

红磡隧道收费广场车流密集,交通长期挤塞,导致空气质素差,一直受社会关注。扎根该区逾60年的香港理工大学,组织工程界、建筑界和规划界精英及学者,建立绿色平台项目团队,多年来积极研究活化收费广场的可能性。团队建议,在收费广场上兴建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绿化平台(Green Deck),打造大型社区设施及绿化空间,重建尖东、何文田、红磡等地区的连系,期望改善灰蒙蒙的环境,创造绿油油的世界,为市民健康带来裨益,更有助推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已大致完成,团队将呈交最终报告和公众谘询结果给政府参考,盼获接纳并推行。

红磡区人口稠密,加上毗邻理大、港铁红磡站、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以及酒店和商业中心林立的尖东,有庞大的流动人口和车流,交通长期挤塞,亦引致空气和噪音等环境污染。与此同时,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分割了红磡和土瓜湾东部,行人网络亦被隧道交通分隔,不少地方因难以到达而闲置,甚为浪费及可惜。有见及此,理大团队提出在收费广场上兴建绿化平台,藉此增强尖东、何文田和红磡等地区之间的连系,为市民提供大规模的绿色公共生活空间,可望推动本港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项目 改善社区多个问题

研究团队汇聚工程界、建筑界和规划界精英及学者,组成专家顾问团队,多年来组织了数十场讲座、研讨会、论坛及会议等,解释相关构思,并徵询公众及社区不同持份者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绿化平台项目总监雷震寰指出,理大于该区扎根逾60年,其绿化平台团队也早于10年前起积极研究改善红隧收费广场附近环境的方案,希望地尽其用,将被忽略的重要土地重新规划,成为可再发展空间,「我们梦想脱离红隧收费广场一带灰蒙蒙的环境, 走进一个绿油油的世界。」

 

创造土地资源 惠及不同持份者

该项目希望活化海底隧道收费广场,在不影响原有用途下,将原本单一行车用途的土地覆盖,创造土地资源增加多达4.7万平方米空间,打造成多用途及可持续的绿化建设,保持隧道车辆畅通,同时活化旧社区,在所得土地上增建公园、社区设施和行人通道专区,鼓励绿色生活,帮助改善市民健康及提升生活质素。项目团队2014年为绿化平台计划进行了前期可行性研究,获社会各界、区议会及相关政府部门正面回应,及后在2020年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为项目发展的技术研究提供资助,探讨及解决建造上的关键技术问题, 以及展示项目的可行性,希望政府最终能接纳及推行。相关研究已于今年8月完成。

「我们梦想脱离红隧收费广场一带灰蒙蒙的环境,走进一个绿油油的世界。」
雷震寰 绿化平台项目总监

拟建的绿化平台分为三个主要楼层,包括平台层、中层和地面。平台层以及中层设有合共约2.5万平方米的室外绿化空间,前者核心概念包括园景公园、户外休闲设施、椭圆形的室内展览场地等,将由红隧收费广场向海滨伸延,连接面向维港的多层公众观景台,让市民可俯瞰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后者设有全天候行人网络连结四周,行人通道旁设有多功能社区空间、零售和餐饮设施和户外景观平台。地面层则保持容纳红隧车流的交通设施,更将现有南北行的露天巴士站,腾出空间改造成无障碍的全天候巴士候车室,可望提升巴士乘客的候车体验。

理大希望通过绿化平台项目,纾缓现时收费广场的恶劣行人环境,以及因收费广场造成地区分割,以致行人往来不便等问题,设置四通八达及无障碍的全天候步行区,令东西隧道两边的红磡及尖沙咀畅通往来,贯通南面尖东海傍以及北面的何文田边陲地带,连接海滨长廊,释放受影响地区的发展潜力。团队也期望善用维港海滨资源,强化国际闻名的旅游景点,市民和旅客可在该处欣赏到香港和维多利亚港的壮丽景色。而更重要是改善环境质素, 每日十几万辆车驶过的废气,使该区空气质素变差,影响市民健康。绿化平台的设计覆盖大部分露天位置,减少汽车废气随处飞扬,再将剩馀有害物质全部清除,有望提升整个社区环境。

红隧车流密集,交通长期挤塞。
红隧车流密集,交通长期挤塞。

 

若方案获采纳,绿化平台将连系尖东、何文田、红磡等地区。
若方案获采纳,绿化平台将连系尖东、何文田、红磡等地区。

 

理大倡议的绿化平台有大型社区设施及绿化空间,有望帮助改善市民生活质素。
理大倡议的绿化平台有大型社区设施及绿化空间,有望帮助改善市民生活质素。

 

理大团队提出的方案,可望保留隧道收费广场的原有行车用途。
理大团队提出的方案,可望保留隧道收费广场的原有行车用途。

 

绿化平台地理优势 减少碳排放

实践绿化平台,团队需克服不同挑战,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为潜在困难寻找解决方法。其中红磡海底隧道犹如本港的交通大动脉,难以停止运作,而绿化平台两端为施工最难部分,须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工程顾问建议分4阶段逐部分施工,在实施适当的临时交通管理措施后,收费广场及周边地区将会有足够的路面空间供行人及驾驶者使用,保持红隧交通畅通,确保工程对车流影响减至最少。

提到如何减少碳排放,雷震寰指出,项目团队将可持续建筑设计特色加入绿化平台,包括创造并善用土地资源,在市区中除了行车道路外,使用再发展空间如增加社区设施、种植本地原生树木、空中花园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市区绿化比率达到41%。此外,配合环保砖等可持续建筑材料,估计可局部将温度减低摄氏2.2度,加上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采光和回收雨水种植使用等,鼓励市民使用设施增加动态生活,同时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在「易通行」全面实施后,红隧往来交通更为畅顺,有利未来绿化平台的兴建,减少施工难度。该平台的建设,有望提升港铁红磡站上盖及整个尖东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沿东铁线有很多高新科技研发基地,支援各种展览及活动空间,与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只是一站之隔,平台内的设施有潜质配合会展业的发展, 也有望将南九龙沿岸的重点文娱康乐设施,如西九文化区内的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戏曲中心等的文艺氛围进一步向东延伸。正如雷震寰的网志所言,团队梦想缔造更理想的地方,让每个人都能乐在其中,享受生活。

团队希望通过展览,让公众了解项目对社区发展的意义,探索可持续城市发展。
团队希望通过展览,让公众了解项目对社区发展的意义,探索可持续城市发展。

 

连贯商业及旅游点 推动经济效益

绿化平台的地理位置,有望带动区内形成三个纽带——高新科技纽带(连结理工大学及将来红磡站上盖的工商发展)、文化艺术纽带(连结科学馆、历史博物馆及香港体育馆)及绿色海滨纽带(连结海滨长廊及绿化平台往内陆伸延经过的社区),预料可以产生联乘效应, 开拓城市的更多可能性,帮助激活经济,振兴香港。

研究团队期望政府最终能接纳及推行该项目,雷震寰指出,绿化平台能提高原来设施的土地使用效率,不涉及收地、开山填海或迁徙安置等庞大前期成本投入,基本上只需要建造费。他认为,项目将来衍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是明显及可持续的,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因应环境改善提升土地价值,并可改善绿化比率、民生健康、旅游经济和整体香港形象等, 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建设。

理大旅游及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及讲座教授宋海岩表示,早前做了关于游客对绿化平台的意见调查,香港每年游客人数约为6000万, 估计多达2300万人会参观绿化平台,而游客和本地居民将会创造港币560亿元的收入,「计算政府每年对商业活动徵收15%税款,将会带来港币60亿元的收益,这个数目相等于投资绿化平台的建筑成本。」

前建筑署署长余炽铿强调,香港的核心就是维多利亚港,价值所在就是九龙和港岛的海滨地区。他提到,绿化平台正是一个枢纽,若可以付诸实行,将会是全世界的典范,可持续发展成为香港新地标。

 

绿化平台展览 登陆展城馆

经过理大团队多年研究,在红磡海底隧道收费广场上兴建绿色平台的技术可行性已获确认。团队近日举办展览,介绍项目设计及对社区发展的意义,让公众探索并以行动支持可持续城市发展,塑造香港未来。
日期    即日起至2023年9月16日 (星期六) 
时间    10am—6pm(周一、三至四);10am—7pm(周五至日) 
地点    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展城馆地下专题展览区
网址    www.greendeck.hk

展览由即日起至9月16日于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展城馆展出。
展览由即日起至9月16日于中环爱丁堡广场3号展城馆展出。

(巿场资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