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人物志|坚持黑白线条描绘城市 Pen So以漫画记录时代

2025-01-06 08:40

新生代漫画家苏颂文(Pen So)近年成绩突出,成为「港漫」新动力。
新生代漫画家苏颂文(Pen So)近年成绩突出,成为「港漫」新动力。

新生代漫画家苏颂文(笔名Pen So)近年成绩突出,过去两部作品《回忆见》及《达利书店》均获中外奖项,成为「港漫」新动力。与其他创作者一样,Pen So亦会担心作品不够好,加上全职漫画家收入不稳定,经常处于自我怀疑状态,自言因这些挫败感鞭策前行,追逐希望。今年出道第10年,他愿为推动「港漫」成为流行文化而出力,亦坚持漫画家要「入世」反映社会现况,正如他一直坚持小众的黑白线条画风。今年夏天他将出版新作,探讨青少年压力问题,盼为青年提灯引路,助他们找到人生方向。 

Pen So视《回忆见》为早期创作生涯的总结,勉励大家要勇往直前。
Pen So视《回忆见》为早期创作生涯的总结,勉励大家要勇往直前。
去年《达利书店》获得第三届港漫动力「最佳漫画故事奖」,Pen So从马荣成手上接过奖项。
去年《达利书店》获得第三届港漫动力「最佳漫画故事奖」,Pen So从马荣成手上接过奖项。
《回忆见》获日本国际漫画赏银奖。
《回忆见》获日本国际漫画赏银奖。
《回忆见》去年夺得意大利博洛尼亚拉卡兹图书奖。
《回忆见》去年夺得意大利博洛尼亚拉卡兹图书奖。
Pen So坚持小众的黑白线条画风。
Pen So坚持小众的黑白线条画风。

「80后」的Pen So说话不愠不火,是有想法的人,从小爱看日漫及港漫,由《龙珠》到《龙虎门》、《风云》,以及日本校园爱情漫画等,但他独锺爱港漫黑白线条分明,在自学画画时亦受到影响。他庆幸全职做到自己喜欢的事,已是小成就。近年屡次获奖的《回忆见》,是他全职创作的首部长篇漫画作品,亦是他对首5年创作的回顾。

他于2015年出道,当时正职做设计,业馀画漫画,2021年参加首届「港漫动力」香港漫画支援计划,便决定全职投身漫画创作。喜爱香港旧事物的他,早年画了不少相关题材的画作,但他不想创作停滞,加上看不过一窝蜂的怀旧潮,「若人人怀旧不创作,10年后岂不是可能会面临作品真空期?」他遂编绘《回忆见》,诉说一个告别回忆、追寻未来的故事,提醒自己勇敢前行,继续创作。这个极为地道的香港故事,除获本地关注,亦先后获得被誉为「漫画奥斯卡」的「日本国际漫画奖」银奖,及意大利「博洛尼亚拉加兹奖」的「新视野奖」。

收入不稳面对财政压力

《回忆见》至今已出第3版,早前出版乌克兰语版,未来再出版西班牙语及美国的英语版;去年面世的《达利书店》亦延续佳绩,除获第3届「港漫动力」金奖及最佳漫画故事大奖,亦获「中国动漫金龙奖」 银奖,近日该书亦已再版。然而令他纠结的是,即使漫画已卖得不错,可以翻印再版,亦获奖项肯定,但他发现事件彷佛到此为止,无以为继,颇感失落。

有人说,创作是作者的孤独盛宴,他不讳言每次构思下一个作品题材,都为寻找突破点而苦恼,更令他忧虑的是,全职漫画家收入不稳定,现时需兼顾商业插画工作,才能应付日常支出,惟近月商业插画工作减少,只能见步行步,「在逆境及自我怀疑的挫败感下,继续鞭策自己前行,不停追逐希望。」

他续称,《回忆见》及《达利书店》两书都参加「港漫动力」香港漫画支援计划,于政府资助下完成,可以专心创作,但日后其他项目不申请资助,便面对财政压力的考验。

港漫曾经辉煌,高峰期引入工厂生产模式,至1998年时马荣成的连载漫画《风云》,其中一期更创出逾20万本销量,那年头印漫画书如印「银纸」。时移世易,港漫末落不复产业化,他指,包括他在内的新生代漫画家,都是独立出版,身兼作者、编辑、设计、排版,甚至出版后的派书工作,再加上经营社交媒体及商业工作,确实分身不暇。外国出版制度下,作者及编辑分工明确,故早前到日本及义大利领奖,当地出版界便对他身兼多重身份啧啧称奇。

大黑大白、线条分明,近似电影分镜及横格构图,是Pen So只此一家的独门风格,出道以来他一直坚持。多年来,他算是做出成绩,但他指,漫画本是流行文化,「现时港漫却不够流行」。流行文化,离不开动画、漫画、游戏、小说及相关改编剧集或电影,他以日韩为例,当地盛行网路漫画,每年有过百个新漫画故事面世,不少被改编为电影、剧集或动画,当改编作品爆红,便吸引观众追看原著漫画。

 Pen So以《达利书店》记录港人生活。
Pen So以《达利书店》记录港人生活。

倡推长期资助培养长篇漫画

在「港漫动力」资助下,现时每年增加10多本剧情类港漫,但他指数量仍然不够。他建议政府推出长期资助,培养更多漫画家创作长篇漫画,长远增加产量。时至今日,经典漫画如《龙虎门》仍然盛行,他指除反映该漫画深入民心,亦显示市场欠缺新漫画作品。

如何让港漫复兴,他朝精品化进发,要求出版纸质精美的硬皮书,以《回忆见》及《达利书店》为例,两书每本售价近300元,希望打造港漫具品味及收藏价值的形象,「让看港漫成为有型的事」。内容上,他引入新体验,如《回忆见》中提到女主角看画集,他便另制一本女主角所看的书,带领读者以女主角视角看画集。他指,近年港人欣赏漫画的口味大大提高,他的漫画内容较文静仍有读者支持,盼打造不一样的港漫。

Pen So经常到学校,跟中学生分享创作经验。
Pen So经常到学校,跟中学生分享创作经验。
Pen So指,漫画家要留意身边事,亦有社会责任。
Pen So指,漫画家要留意身边事,亦有社会责任。

新作盼助青年找到人生方向

Pen So喜欢微观城市,他强调记录当下事物就是其「创作魂」。他举例,疫情暗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友人由过去每晚在外吃饭,变为「住家男人」,这个微妙转变连友人亦不察觉,他受到启发而创作《达利书店》,继续记录城中人和事。近年学生压力问题备受关注,他指今年夏天将出版的新作《Guiding Light》,便希望为学生提灯引路,助他们找到人生方向。

笔名「食音」「食义」双重效果

对Pen So这个笔名,他十分满意,指除了「食字」,当中亦有故事。

他说,最初以中文笔名「笔之所谓」于网上创作「搞笑漫画」,并以此名参加第一届漫画大师班。他称,因自学漫画,忧心能力不足,故最初不打算露面,以简单笔名代表自己。不过,其后要起英文笔名,便想到要呼应「笔之所谓」的「笔」,于是取了「笔」的英文「pen」,加上与其姓氏「苏」符合的英文拼音「So」,便取名Pen So。更重要是,他一直坚持用铅笔及钢笔的原始工具作画,而「Pen So」亦与铅笔的英文「pencil」读音近似,达到「食音」及「食字义」的双重效果。

直至2016年,有出版社跟他洽谈出版首部作品《香港灾难》,他忆述当时出版社职员问他要用甚么名字,他想到该书内容沉重,若用「笔之所谓」有欠庄重,便用上「Pen So」作笔名,从此行走江湖,沿用至今。

 Pen So经营多个社交媒体帐户,与读者互动。
Pen So经营多个社交媒体帐户,与读者互动。

分享大师马荣成赠言 「要用正职养住兴趣」

在社交媒体大爆发的年代,Pen So指新生代漫画家既要创作,亦要好好经营社交媒体,并分享港漫大师马荣成的赠言,「要用正职养住画漫画的兴趣。」

他现时经营Facebook、Instagram及Threads等多个帐户,累积逾6.7万粉丝。在日常工作外,他近乎每天更新动态及上载画作。多年前他亦凭得奖而入行,他指得奖无疑是新人入行的捷径,但往后维持人气及增加公众认识,还得靠经营社交媒体。他指,社交媒体大大拉近读者跟漫画家的距离,当读者市民觉得漫画家的作品「说中我的心事」,就会产生共鸣感,追随成为粉丝,互相取暖。

他又分享早年参加漫画大师班时,担任导师的港漫大师马荣成提醒众人要有正职工作,工馀继续发展画漫画的兴趣,「要用正职养住画漫画的兴趣。」当打开知名度,作品成功了,再尝试把兴趣发展为全职职业。

记者:关英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